去年以来,秦安县司法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平安建设和维护稳定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按照多举措实现“五个转变”的工作思路,持续在主动创稳、有效维稳、全力保稳方面加压用力,以“一失万无”的警醒、“万无一失”的细致,坚决筑牢维稳安保“防火墙”,推进主动创稳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实现“静态维稳”向“动态创稳”转变
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县主动创稳行动推进会议精神,秦安县司法局主动谋划“两类人员”管控新举措,创新工作载体,全面加强社区矫正对象和刑满释放人员监管,建立“日排查化解、周研判报告、不定期回访、半月研判调度、月督查通报”工作机制。通过“信息化核查+钉钉打卡+入户走访”三结合的方式对社区矫正对象每天开展2次定位核查,并不定期上门入户访视,确保了监管教育在管可控。严格落实“双列管”制度,重点加强对政治重点人、涉邪教犯罪、涉黑涉恶犯罪刑满释放人员的走访帮教,全力防范重新违法犯罪。
行动开展以来,为6名生活困难的社区矫正对象办理了低保,联系推荐1名社区矫正对象就业,上门走访“两类人员”320余人,为70余人次提供省内狱所远程视频会见。
实现“应急维稳”向“常态创稳”转变
创新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因地制宜探索矛盾纠纷化解新路径。秦安县司法局强化诉调、访调、警调、检调对接,推动形成了以人民调解为基础,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行业性专业性调解优势互补、有机衔接、协调联动的调解工作新格局。目前,全县建立专业性行业性调委会14个,创建个人调解工作室18个。2023年以来,全县各级调解组织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298件,调处成功率99.9%。深化“民生复议”专业服务品牌,内夯基础外强监督,加强行政复议调解,严格依法监督纠错。将源头预防与和解调解相结合,借助全县485个人民调解组织及相关职能部门等多方力量构建行政争议调解解决新机制,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邀请人民监督员、专家学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社会第三方参与行政争议化解,将行政争议化解关口前移,做到了“定分止争、案结事了”,依法保护了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全力维护了基层社会和谐稳定。
实现“单一刚性维稳”向“刚柔并济创稳”转变
坚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秦安县司法局扎实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提质增效年行动,推进行政柔性执法提质扩面。积极落实“两轻一免”,不断创新行政执法监督方式,建立健全行政执法监督信息共享机制,畅通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法治化营商环境问题投诉举报平台沟通渠道,实现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全覆盖,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营造更加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深化民营企业“法治体检”和行政复议服务民营企业活动,健全“万所联万会”机制,加强对企业法律顾问工作的指导,依法维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权益。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在信用甘肃平台公示行政执法信息46054条,其中行政许可9428条,行政处罚36626条。持续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强化食品药品、生态环境、安全生产等重点领域整治,倡导包容审慎监管和柔性执法,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实现“突击式维稳”向“法治化创稳”转变
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严格落实依法治县委员会会议制度,制定年度依法治县和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秦安县司法局健全完善法治建设制度机制,制定《秦安县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等,全面提高行政决策水平。严格落实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不断强化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全面提升依法决策、依法治理、依法行政水平。认真组织开展法治督查,扎实推进法治建设“一规划两方案”高效落实。深化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改革,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参谋助手作用,全程参与政府重大行政决策,推进政府依法科学民主决策。
2023年以来,法律顾问为县政府各类重大行政决策、重大建设项目、重大行政合同、复杂信访案件等涉法事务提供法律咨询、合法性审查等服务50余次,提出意见建议200余条。
实现“专门力量维稳”向“群防群治创稳”转变
贯彻落实“八五”普法规划,秦安县司法局组织36名“八五”普法讲师团成员面向全县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农村、社区、学校等开展专题法治讲座和培训55场次。以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为契机,在428个行政村和8个社区累计培养“法律明白人”2180名,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343户。全县“法律明白人”和学法用法示范户累计参与普法宣传和法律服务志愿活动870余人次,参与化解矛盾纠纷1400余件次,参与社会事务管理650余次,多方力量参与实现了基层社会治理多元共治。通过政府购买、培育机关单位、号召社会组织等团体共同参与社区矫正工作,成立社区矫正心理咨询治疗室,聘请1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为重点社区矫正对象开展心理健康评估,自工作开展以来,制作心理评估报告71份。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龚利芳)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