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群众解民忧主动创稳促和谐
——记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金塔县劳动人事争议人民调解委员会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龚利芳
金塔县地处河西走廊西北端,是古丝绸之路重镇和居延文化的交汇地,被誉为“神舟摇篮”“汉简故里”“胡杨之乡”“戈壁绿洲”。
近年来,金塔县劳动人事争议人民调解委员会立足职能职责,坚持“预防先行、以调为主”工作理念,完善组织架构,积极探索创新,多元联动调处,使“行业调解”在化解劳动争议、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方面切实发挥了“稳定器”作用,工作成效明显。2023年,金塔县劳动人事争议人民调解委员会获评“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同年,被酒泉市司法局评为“2022年度全市优秀人民调解委员会”。
夯实基础抓保障
金塔县劳动人事争议人民调解委员会自2010年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强化“组织机构、人员队伍、调解阵地、制度机制”建设为重点,持续夯实基层基础,为高效化解劳动争议提供了有力支撑。组建了由局党组书记、局长任主任,综治、司法、工会、信访、社区、劳动监察、仲裁等相关部门及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劳动人事争议人民调解委员会。
同时,以基层劳动保障平台为载体,建立村乡两级劳动保障调解组织,在全县9个乡镇、4个社区、1个城市管理委员会、2个工业园区均成立了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组织15个,充实配备调解员队伍86人,定期组织调解员学习劳动争议、人民调解等相关法律法规,提升接待、咨询、受理、调解等各个环节规范化水平,统一制作了调解服务手册和调解格式文书,与劳动监察大队、仲裁院建立委托调解、调解协议仲裁审查确认等调裁衔接工作机制,实现了信息互联互通。投资30余万元,高标准设置了接待室、调解室、档案室等功能室,配齐配备了监控设备、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施,建立完善了多项制度机制,实现了有机构、有场所、有人员、有制度,统一调解标识、统一组织名称、统一工作流程、统一工作职责、统一行为规范的“四有五统一”劳动争议调解规范化建设目标,保障了调解工作有力有序开展。
注重调解促和谐
积极创建“情理法理融合”“调解+仲裁”工作模式,切实发挥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第一道防线”作用。采取调查核实、聚合调解、跟踪落实、调裁对接等方式方法,找准矛盾争议焦点,着力化解劳动争议矛盾纠纷,为群众提供了高效便捷的调解服务。金塔县劳动人事争议人民调解委员会成立以来,共受理劳动争议矛盾纠纷565起,结案率100%,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涉案金额2337万元。
2022年春节前夕,调解委员会接到群众反映称,金塔县营盘宏运矿产开发有限公司拖欠大量员工工资。纠纷受理后,劳动人事争议调委会立即选派得力调解员,及时下沉用工一线,摸清企业实际情况,调查核算欠薪数额,在核实确认该公司拖欠王某等110人工资97万元,且务工人员面临回家过年情绪很不稳定的情况后,由调委会主任带队,一面深入企业进行调解沟通,一面积极帮助企业多方筹措资金,利用3天时间耐心调解,最终成功化解了用工单位拖欠王某等人97万元工资的矛盾纠纷,有效维护了劳资双方的合法权益。
2023年6月26日,李某向调解委员会反映在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从事钢筋工工作,该公司未按时支付李某劳动报酬,双方经过多次协商,均未达成一致意见。李某向调委会递交调解申请,要求被申请人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支付其劳动报酬。劳动人事调解员在受理调解之前先熟悉情况,理清脉络,摸清企业的实际情况,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寻找案件双方都容易接受的突破点,以柔性协调为主,着力化解争议焦点,经过多次协商和劝导调解,最终用人单位支付李某劳动报酬1080元,圆满解决了此次劳动争议。
纠纷虽小,利益尤重,金塔县劳动人事争议人民调解委员会秉承“群众利益无小事”工作宗旨,成功化解了一起又一起的劳动争议矛盾纠纷,赢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积极探索推行“互联网+调解仲裁”办案模式,充分发挥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管理系统功能作用,案件受理全程实行网上接待、网上受理、网上结案,提高了劳动人事争议调处化解效能。
强化服务树形象
多年来,金塔县劳动人事争议人民调解委员会始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倾心打造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优质服务品牌,积极创新调解规范化服务模式,即奉献“四颗心”(咨询细心、办事耐心、待人诚心、调解热心);做到“四个一”(一张笑脸相迎、一声问候接待、一腔热情服务、一次告知承诺);实现“四个零”(接待零距离、办事零障碍、服务零投诉、调处零反弹)。着力强化服务措施,建立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依法快速调处等制度,切实为当事人提供方便,让群众少跑路。涉及农民工报酬的案件开通“绿色通道”,特事特办,做到快立、快调、快裁、快结。将调解贯穿劳动争议案件处理全过程,坚持受前、裁前、诉前、诉中调解的“四位一体”矛盾调处机制,对双方当事人案前建议和引导依法调解,庭审前后劝导和争取互让调解,庭中支持和鼓励自主和解,切实提高争议和解调解结案率。
同时,推行下沉延伸服务,调解委员会主动深入企业一线,改“门诊制”为“出诊制”,设立“流动调解室”,现场协调解决劳动关系纠纷问题,实现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实现“调解一件、和谐一片”的社会效果。三年来,累计受理调解申请238件,为劳动者挽回经济损失1000余万元,调解成功率均达到了99%以上,通过一批关乎群众切身利益急难愁盼劳动人事争议案件的解决,切实促进了劳动人事关系和谐,有效维护了全县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树立了良好的行业调解组织形象。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