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群众安居乐业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记“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永昌县河西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龚利芳
永昌县河西堡镇现有人民调解委员会28个,其中,河西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1个,社区调委会7个,村调委会12个,企业调委会7个,专业调委会1个,有专兼职人民调解员237人。
近年来,河西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刻理解和把握新时代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新要求,积极创新人民调解工作方法,在服务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断推进新时代人民调解工作取得新进展。2023年被评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
加强组织队伍建设 提升业务素质水平
河西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配备2名专职人民调解员,把52名“两代表一委员”“五老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社区工作者、大学生村官等人员,95名法律明白人吸收进人民调解员队伍,充分发挥了人民群众的基层力量。同时,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请镇法律顾问1名,扩充村、社区法律顾问9名,着力建设了一支政治合格、业务熟悉、热心公益、公道正派、秉持中立的人民调解员队伍。
加强制度机制建设 推动工作质效提升
河西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坚持在平安河西堡、法治河西堡建设实践中丰富扩展“枫桥经验”,积极化解矛盾纠纷。
为落实落细人民调解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了人民调解员《岗位责任制度》《矛盾纠纷排查制度》《矛盾纠纷调解受理登记制度》《重大矛盾纠纷请示报告制度》《重大矛盾纠纷分析讨论制度》《学习例会制度》《矛盾纠纷回访制度》等各项制度,对人民调解工作依法依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健全完善河西堡镇每月1次、村(社区)每半月1次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例会制度,定期分析研判社会稳定形势,协调解决突出社会问题。充分发挥义务巡逻员、农村共管共享员的作用,及时开展涉稳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建立村(社区)、社(小组)、辖区企事业单位信息员队伍,及时收集信息,及时上报镇社会治理办公室,确保有效排查预警。
积极探索“枫桥经验”,充分发挥“两代表一委员”“五老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社区工作者、大学生村官等人员在化解矛盾纠纷中的作用,确保小矛盾不出门,一般矛盾不出村(社区),复杂矛盾不出镇。认真落实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积极邀请律师参与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合法性审查以及矛盾纠纷、信访事项的排查化解,不断提升村(居)委会化解矛盾纠纷能力。
强化矛盾分析研判 抓早抓小及时调解
河西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坚持“前移关口、把住源头、分类施策”的工作原则,在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的实践基础上主动作为,构建起一个科学、合理、全面的矛盾纠纷分析研判机制。
河西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指导村、社区人民调解员每周对本村(社区)范围内矛盾纠纷隐患开展日常排查,并结合每年镇党委、政府和县委政法委、县司法局组织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专项活动,开展逐门、逐户、逐人“地毯式”走访摸排,对排查信息及时建立化解销号台账、及时进行上报。镇党委坚持每月召开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对村(居)委调委会排查调处的动态信息及时处理,提出意见和建议。
河西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与各村(社区)人民调解员坚持每月开展一次矛盾纠纷排查及综治维稳风险隐患排查,在重点时段、重点节点对“重点区域、重点人员、重点领域、重点家庭、重点信访案件”开展矛盾纠纷专项集中排查,分类梳理,完善登记台账及有关线索的移交工作。
注重普法宣传教育 调解普法标本兼治
健全完善“四级联动”调处机制,对排查出的一般性矛盾纠纷做到当场化解;对排查出的小微矛盾,由村、社区网格及时化解;对排查出的较大矛盾纠纷,由村、社区、包村(社区)部门联合调处;对排查出的重大矛盾纠纷,及时进行分类汇总,由河西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牵头落实镇党政领导包案化解制度,成立疑难矛盾纠纷调处专班,强化化解措施,统一进行协调处理,做到一人一策、一案一卷,并跟踪“回头看”,确保问题化解到位、解决到位。
河西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在调解矛盾纠纷中注重以典型案件的调处明理释法,引导群众依法表达和解决各种矛盾纠纷。深入组织学习《民法典》《乡村振兴促进法》《法律援助法》等法律法规,引导村民在遇到邻里纠纷、征地拆迁、涉农政策时,理性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建设。结合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大力推行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完善村规民约,健全完善村(居)多元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和诚信体系建设。针对外来务工人员较多的特点,以户籍管理、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城镇管理等方面的法律知识为主,开展形式丰富的法治宣传教育。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