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秦学伟:心怀律法葆初心 情系人民赋真情

发布时间:2023-11-29 11:56:18     来源:甘肃法治报

心怀律法葆初心 情系人民赋真情

——记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秦学伟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龚利芳

秦学伟现任高台县司法局合黎司法所副所长、合黎镇调委会副主任,秦学伟从事人民调解工作已经十余年,始终满怀激情、风雨无阻地奔波在维护基层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线,“有纠纷就找他”成为当地调解工作中的一块金字招牌。通过长期的实践探索,秦学伟还创新提出了“五心四前三访”人民调解工作法,即热心接待、耐心倾听、用心疏导、贴心服务、真心办事;排查在前、预警在前、教育在前、调解在前;开门接访、定期走访、事后回访。秦学伟自参与人民调解工作以来,先后主持调解群众矛盾纠纷400余件,挽回经济损失3000多万元。2023年被授予“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称号。

一颗公心解民忧

秦学伟坚持“系统化解、依法化解、综合化解”工作思路,在人民调解工作中,始终做到客观公正、不偏不倚、情理和法理相融合,使当事人的“不满意”和“合我意”有机融合。

2021年8月,村民宋某受杨某雇用持与准驾车型不符的机动车驾驶证,驾驶无号牌汽车与醉酒后步行横穿马路的行人濮某相撞,濮某受伤后经高台县医院抢救无效死亡的道路交通事故。因死者妻子年迈无劳动能力,又患有多种疾病,家庭生活压力较大,事故发生后,死者家属、亲戚万分悲痛,要求肇事方赔偿由此发生的各种费用共计35万元。但宋某和杨某经济上也很困难,无力支付巨额赔偿金。针对事故双方当事人争议的赔偿金额问题,秦学伟对宋某、杨某和死者家属进行了走访,了解双方当事人的生活状况,分别与双方当事人进行了沟通。考虑到双方当事人不宜见面商量赔偿事宜,秦学伟采取“背靠背”的调解方式,通过耐心倾听、用心疏导,最终促使双方达成一致意见,由宋某、杨某赔偿濮某家属死亡赔偿金、丧葬费等费用共计30万元,宋某、杨某先行支付11万元,然后每月付款15000元,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陆续付清,并引导双方当事人对调解协议申请了司法确认。

一条板凳释法理

秦学伟始终坚持把普法贯穿于调解的全过程,做到事前讲法、事中明法、事后析法,把调解的过程变为群众学法的过程,使双方当事人在接受调解中学法、懂法、用法、守法。在担任司法所副所长后建立了“小板凳”说事会,为群众提供了参与纠纷化解、现场旁听的机会,达到“调解一起纠纷,教育一片群众”的社会效果。在调处一件因通村道路修建引发的纠纷时,秦学伟通过走访调查详细掌握事实情况和双方诉求后,邀请了当事人的亲朋好友、家族中德高望重的长辈参加“小板凳”说事会,通过秦学伟的释法明理和参加人员的立场观点,双方当事人终于消除隔阂,握手言和。

秦学伟在调解中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深入浅出地向群众讲法律、讲政策、讲情理、讲案例,使群众听得懂并能够理解,让枯燥的法律条文变得更通人情。同时,秦学伟还以“法德共进”为抓手,坚持依法治理与以德治理相结合,探索“法德共进、法德共建、法德共治、法德共评”工作机制,积极创建以“尚法明德”为主题的法治文化阵地,将法治元素与道德元素相融合,使群众在休闲娱乐中受到法治道德熏陶,使矛盾纠纷由事后调解向事前预防转变。

一腔热情促和谐

秦学伟非常注重对调处成功的纠纷进行回访走访,一方面了解当事人对纠纷调解的满意程度和人民调解协议履行情况,征求当事人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建议,一方面也排查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有效增强人民调解公信力,提高人民调解协议履行率。

2021年8月化解的道路交通事故纠纷,虽然双方当事人已经达成赔偿协议,但考虑到协议约定是分期履行,秦学伟就特地于2022年4月对死者家属进行回访,得知宋某和杨某一次性支付11万元赔偿款后,并没有按时支付剩余赔偿款,家属多次追讨之后,两人已经无法联系。秦学伟得知这一情况后,及时联系宋某和杨某,但两人的联系电话均已更换,通过村委会和家属得知两人都前往外地打工,秦学伟只能一边引导家属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一边继续寻找宋某和杨某。在和宋某、杨某家属解释清楚法院强制执行的法律后果后,终于得到两人的联系电话。秦学伟通过讲解法律法规和“以案释法”的方式,最终宋某、杨某了解不履行法律协议和被法院列为失信人员的法律后果后主动联系了死者家属,一次性支付了剩余赔偿款,有效防止了矛盾激化。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