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清水县司法局以规范化建设为抓手,不断强化组织、队伍和基础设施建设,落实经费保障,有力促进了人民调解工作向前发展。
打造“硬实力” 优化工作格局
以村(居)调委会为基础,以乡镇(社区)调委会为龙头,以专业性、行业性调委会为特色,以派驻调解工作室为触角的调解网络不断健全,基本实现了人民调解组织的多层次、广领域、全覆盖。全县共有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18个,村(社区)人民调委会269个,专业性、行业性调委会13个,企事业单位调委会1个。
注重发挥“三调联动”平台作用,形成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合力。目前,县、乡镇、村(社区)均成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实现了县、乡镇、村(社区)调委会三级调解组织全覆盖。
大力推进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工作。以医疗纠纷和道路交通事故纠纷做试点,在征地拆迁、婚姻家庭、环境保护、物业管理、民间金融纠纷和劳动争议等矛盾多发易发领域移植试点成功经验,人民调解工作领域不断拓展。截至目前,全县共建立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13个,有效预防化解特定行业、领域的矛盾纠纷。
盯紧“硬目标” 实化工作举措
坚持“调防结合、以防为主”的工作理念,常态性开展排查工作,强化预研预判,把调解的中心和关口前移至矛盾纠纷的初始阶段、萌芽阶段。以“案结事了”为目标,抓实就地化解,坚持属地解决、法理情结合和应调尽调原则,努力做到矛盾纠纷不上交、不激化。
加强日常摸排,联合各乡镇(社区)组织综治中心、派出所、司法所等部门加强对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信访风险防控预警,做好重点人群走访摸排,沟通交流,确保矛盾纠纷排查不留死角。加强部门联动,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苗头隐患,积极联合公、检、法及信访、人社等部门进行多方联调,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做到源头控制和化解,消除纠纷隐患,防止矛盾激化升级,确保矛盾纠纷及时化解。(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齐洪德)
责任编辑:韩小月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