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实际行动赢得百姓口碑 ——记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民勤县重兴司法所所长王成泽

发布时间:2023-11-14 15:52:17     来源:甘肃法治报

“只坐在办公室里是干不好调解工作的。”说这话的,是民勤县重兴司法所的所长王成泽。

辣椒地里、玉米堆旁、水渠沿上……以农村广阔的天地为房,王成泽走到哪,“露天调解室”就建到哪。

不囿于物、不困于器。王成泽靠一双沾满泥土的双脚、一套情理法兼具的调解方法、一颗平安和谐至上的初心,接了地气,解了怨气,也赢得了人气。

王成泽所在的重兴镇,毗邻红崖山水库,长期以来以传统农业为主导。近些年,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重兴镇凭借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旅游业逐渐兴起。

今年年初,重兴镇扎子沟村几个村民因为养殖场种地问题产生了纠纷,双方情绪极不稳定。得到通知后,王成泽迅速下村了解具体情况,并梳理出相关的法律依据,组织双方代表进行调解。

在调解过程中,王成泽不断引导当事人换位思考,耐心地向双方说明法律法规及利弊关系,在他的调解下,双方顺利签署了调解协议,一场群体性矛盾纠纷得到了妥善化解。

“基层调解就是要见到当事人,可以以拉家常的方式迅速拉近距离,让他们感受到你不是对方的说客,而是真正想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的人。”王成泽说道。

长期与群众打交道,王成泽深谙农村矛盾纠纷的调解之道,“不仅要讲法,还要讲公序良俗,情、理、法结合才能解决问题。”

“任何纠纷只要摆在情、理、法的台面上,总能找到突破点,任何矛盾纠纷也都会迎刃而解。”近年来,王成泽主持或参与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30多件,调处成功率达98%以上。

人民调解工作直接面对群众,容不得半点儿马虎。从事调解工作以来,王成泽时常保持“备课”的习惯,他时常在脑中琢磨手中的案子,如何说好每一句话,都要绞尽脑汁。

实事求是、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公道办事服人,成为王成泽调解矛盾纠纷的制胜法宝。在当地,群众把这个司法所长当成了自家亲戚,遇到法律问题就找到王成泽进行咨询。

为应对镇上矛盾纠纷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准确解答群众的法律问题,王成泽将民法典、人民调解法等法律法规书籍作为“案头卷、枕边书”,利用一切闲暇时间为自己充电。

“基层的调解工作就是要坚定地走群众路线。”除了少数需要在调解室进行的案件,王成泽更倾向于和群众站到田埂子上、坐到院子里,有时还和当事人一起干农活,拉家常。

王成泽坦言,他的很多成功调解的案例离不开基层群众的启发和指导,经验都是来自基层、来自百姓,需要深入到群众中去学习,然后把所学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为群众排忧解难。

行万里路,进千家门,解百家困。从事司法所工作以来,王成泽始终秉承着“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理念,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司法为民的初心和担当。

“有什么需要,有什么诉求,我们都去找王所长。”王成泽用实际行动赢得了百姓的口碑。

在近期召开的全国调解工作会议上,王成泽获得了“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荣誉称号。(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龚利芳)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