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监狱罪犯教育改造工作特色亮点

发布时间:2023-11-08 15:04:35     来源:甘肃法治报

让教育实现“新生梦”

——天水监狱罪犯教育改造工作特色亮点

古城天水,因天河注水而得名,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石窟文化在此汇聚,孕育了麦积山石窟、武山旋鼓等文化遗产。

天水监狱党委坚持“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的教育改造工作方针,紧紧围绕教育改造中心任务,结合地域文化特点,打造了一系列教育改造特色亮点品牌。

(AQYE,大墙内外)配图9(27115997)-20231114153032

天水监狱临释罪犯进行出监宣誓。

麦积山风景秀美,麦积山石窟以其独特的雕塑和壁画艺术风格扬名世界。天水监狱将监区文化建设与石窟文化展示的不同历史时期的泥塑艺术、社会生活、历史故事相结合,将静态的石窟雕塑与动态的舞蹈艺术相结合,在罪犯改造中引入舞台剧《麦积赞歌》,通过呈现特有的石窟文化特色,教育引导服刑罪犯在一“动”一“静”中,去认知和领悟石窟文化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道德。

与此同时,天水监狱充分吸收地方传统文化元素,将2008年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武山旋鼓以特有的形式固定下来,突出罪犯改造主责主业,开展地方特色文化教育品牌,开展罪犯队列会操、行为规范和歌咏竞赛,以学促练、以赛促训,使竞赛和训练成果渗透到罪犯学习、劳动、生活的各环节、全过程。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武山旋鼓、《麦积赞歌》情景剧等成为文艺汇演、帮教演出、展示监狱文化特色的一张亮丽名片。

将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始终是监狱的中心工作,天水监狱积极实践“监狱、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立体式帮教活动,成立“彩虹团队”,开展罪犯家庭大走访活动,畅通亲情路,架起连心桥,化解家庭矛盾,联系当地司法所、村委会解决罪犯家庭困难,激发罪犯内在改造动力,实现监狱工作与社会大环境的良性互动,营造了有利于罪犯重返社会的改造环境。(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龚利芳)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