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州)司法局:
根据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公室《关于印发<首批“全国守法普法示范市(县、区)”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为做好我省首批“全国守法普法示范市(县、区)”申报推荐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紧扣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这一主题,坚持实事求是、科学创建、公开公正、注重实效原则,广泛调动各地参与创建的积极性、主动性,把创建过程变成推进全民守法普法工作的生动实践,选树一批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蔚然成风、公民法治素养和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较高的“全国守法普法示范市(县、区)”,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努力开创新时代全民守法普法工作新局面,深入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二、申报对象
“全国守法普法示范市(县、区)”创建对象为开展守法普法工作取得突出成效的设区的市级和县(市)级行政区域,首批示范命名对象限定为县级行政区域(县、市、区)。同时,此次申报推荐围绕“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法治乡村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三项重点工作,设立单项工作示范地区,地级市可申报单项工作示范地区。
三、申报程序
此次申报按照自愿申报、逐级推荐的方式进行,具体程序如下:
(一)自愿申报(2023年11月20日前)。拟申报的县(市、区)按照《“全国守法普法示范市(县、区)”创建活动考评指标体系(2023年版)》(以下简称《指标体系》)(见附件)进行自查自评,根据达标实际情况,向市(州)司法局提交申报材料。拟申报单项工作示范地区的地级市,要对照《单项工作示范地区考评指标》(见附件)进行自查自评,符合示范创建指标的,可以向省司法厅进行申报。
(二)初审推荐(2023年11月30日前)。各市(州)司法局根据申报材料和《指标体系》要求,结合日常工作和 “八五”普法中期评估检查情况,对申报命名的县(市、区)进行初审初核,在相应的范围内公示5个工作日,无异议后向省司法厅申报推荐。原则上每个市(州)申报推荐1个示范县或单项工作示范地区(县或地级市),于2023年11月30日前将推荐结果连同推荐材料纸质版(一式四份)和电子版报省司法厅。推荐材料包括推荐意见(含申报情况、初审过程、推荐地区及理由等内容,篇幅不超过3000字)、推荐县或地级市自评报告、根据《指标体系》赋分的相关材料、单项申报相关材料等内容。
(三)实地核查(2023年12月10日前)。省司法厅根据《指标体系》对各地申报材料进行审核,结合平时掌握情况,提出初步建议名单,组成实地核查组,赴有关市(州)对拟申报的“全国守法普法示范市(县、区)”进行实地核查,全面核查各地守法普法示范创建工作的举措成效。
(四)公示上报(2023年12月30日前)。省司法厅综合日常工作、申报材料和实地核查结果,确定拟申报推荐的3个示范县和1个单项工作示范地级市,经省司法厅有关会议审议,在省级新闻媒体公示无异议后报司法部、全国普法办。
四、工作要求
(一)切实提高认识。开展“全国守法普法示范市(县、区)”创建是推动全民守法普法工作的创新举措和重要载体,各地要高度重视,将创建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以奋勇争先、争创一流的姿态,认真做好发现培育和申报推荐工作,对照《指标体系》,逐项梳理完善相关工作措施,力争把本地区的守法普法示范县(市、区)和单项工作示范县(市、区)推选出来,确保我省在首次参与中不掉队、不落空。确因不符合条件推荐不出来的,要书面报告,说明主要原因,列出下一步整改举措和要求。
(二)突出创建质量。各地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积极动员,认真审核、依规公示,严格标准,突出质量,坚决防止“带病推荐”;坚持公平公正,结合工作实际,严格按照《指标体系》和创建要求,对照减分项目,推荐本地“最优”,确保推荐质量。对不符合创建条件的,查漏补缺,巩固提升。
(三)严禁弄虚作假。申报材料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反映本地真实情况,严禁编造、虚构或者隐瞒有关事实。各市(州)司法局要认真履行审核把关职责,按照“谁推荐、谁负责,谁审核、谁负责”的原则,严格审核把关,对申报造假的,一经发现即取消申报资格,并进行通报批评。
(四)落实规定要求。要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格执行廉政纪律和工作纪律,严禁借创建工作谋取私利,注重工作实绩,适时公开创建活动信息,积极宣传创建活动特色、亮点,自觉接受各种形式的监督,实施阳光创建。强化务实作风,不增加基层负担,避免大范围要台账资料、重痕不重效等问题,坚决防止“靠材料创建”的现象发生。处理好保密与公开工作的关系,确保数据获取、材料报送等符合保密工作有关规定。
(五)注重形成合力。组织开展的守法普法示范创建,聚焦法治社会建设,旨在努力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夯实法治建设基础。请各地着眼守法普法工作和成效开展推荐,与法治政府示范创建形成合力,深入推进法治建设“一规划两纲要”贯彻落实。
联 系 人:许多元
联系电话:0931-8960771 18993125846
电子邮箱:gsfzxc@126.com
通讯地址:兰州市城关区广场南路51号统办一号楼1111室
甘肃省司法厅
2023年11月9日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