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心”打造物业纠纷调解“甘肃品牌”
——记兰州市城关物业服务集团物业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
开栏语:
近年来,甘肃各级司法行政机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围绕全省“三抓三促”行动和主动创稳行动要求,在全省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专项行动,取得了积极成效,涌现出一大批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近日,司法部下发《关于表彰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模范人民调解员的决定》,我省9个人民调解委员会和30名人民调解员被评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和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
即日起,本报开设“人民调解在基层”专栏,全面展示人民调解委员会和人民调解员为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生动实践。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龚利芳
兰州城关物业服务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是甘肃省首家获得一级资质的物业服务企业,服务全省14个市州、892个小区、10万户业主、30余万人,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工人先锋号”等国家和省市400余个奖项。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升,物业小区内矛盾纠纷频繁发生,噪音扰民、邻里纠纷、环境卫生等矛盾日益增多,为营造和谐安宁的物业环境,以全省物业行业专项整治为民办实事为契机,在各级司法行政部门的帮助支持下,全省首家物业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兰州城关物业服务集团物业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于2019年成立,目前已在兰州市7个物业服务小区设立调解室,有专(兼)职调解员73名。近年来,在各级司法行政部门的大力培训指导下,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充分发挥人民调解作用,小区内矛盾纠纷逐渐减少,邻里间、业主间、小区内人居环境日益祥和,逐渐探索出物业纠纷调解“甘肃品牌”,2023年被评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
党建引领彰显“为民红心”
城关物业集团作为全省永久性非公企业党建示范点,组建了工会、团支部、妇委会等群团组织,形成了党建带工建、带团建、带妇建的一体化工作格局。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建立了“党建引领+人民调解”模式,在物业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建强“红色调解阵地”,培育“红色调解员”,打造“红色物业调解”。
以“党心+民心”践行初心使命,秉持为业主解忧、为小区和谐、为社会稳定“三为”服务方式,着力解决居民“烦心事”,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基层社会治理效能。今年以来,集团调委会共计处理业主各类线上线下投诉371件,解答法律咨询1473件,做到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不懈怠、不遗漏。
主动创稳凸显“保民安心”
紧紧围绕主动创稳行动,坚持将物业纠纷调解室作为社区基层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维护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作用,强化源头治理,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源头、化解在萌芽状态。秉持全要素、全过程、全方位“三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推行受理、调查、调解、确认一站式服务,创新建立“每日汇总、即时督办、定期回访”工作模式,主动服务基层社区治理。今年以来,化解矛盾纠纷142件。
人民调解突出“解民忧心”
坚持人民调解调委会主阵地作用,秉持“法为上、礼为先、和为贵”理念,推动形成“多方共治、矛盾调解”联动机制,即强化与住建、法院、规划、城管、街道、社区等部门联动,强化与村(居)法律顾问、专职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等专业人士联动,强化与小区业主、老干部、老党员等“特邀调解员”联动,充分发挥部门优势、专家特长、和事佬作用,高效化解疑难杂症、琐碎小事、家长里短等矛盾纠纷,营造小区良好氛围。集团调委会成立以来,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63件。
高效化解体现“爱民暖心”
坚持人民至上,鉴于各类矛盾纠纷主体和诉求不同,集团调委会积极探索丰富多样、符合业主需求、能够舒缓心情的调解方式,高效适宜化解,建设环境优美、绿植环绕的户外“小区议事长廊”,把产生矛盾纠纷的业主双方邀请到议事长廊里,在温馨宽松的环境中开展“舒适调”;改变物业调解办公室的刻板形象,打造成“睦邻和事驿站”,缓解业主因矛盾纠纷而产生的不良心理影响,在睦邻友好的氛围中开展“和睦调”;结合业主各种不同的客观因素,适时开展“上门调”“走访调”“线上调”“专家调”等形式多样的调解工作,致力营造和谐小区生活氛围。
普法宣传展现“护民公心”
深入开展《宪法》《民法典》普法宣传教育,全面配合社区、街道、综治中心、司法、公安等部门开展各类普法宣传活动,不断增强居民法治意识,积极引导居民依法表达利益诉求,依法解决矛盾纠纷。2023年以来,司法行政部门在航天和美小区开展“物业普法进社区·为民排忧解难题”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25场次,邀请人民法院资深法官为业主讲授物业管理等相关法律法规及司法实践案例2场次,有效提升居民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意识。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