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初心铁肩担正义 担使命匠心塑新人 ——记全国监狱先进集体甘谷监狱四监区

发布时间:2023-07-21 15:00:55     来源:甘肃法制报

将队伍锻造成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将罪犯改造成悔过自新的守法公民,确保监区安全稳定发展。这是甘谷监狱四监区党建品牌“双造双保”的理念内涵。

近年来,甘谷监狱四监区始终坚持惩罚与教育相结合,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优异的成绩,成为监管战线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模范集体。2023年甘谷监狱四监区被司法部评为全国监狱先进集体。

严守安全底线

确保监区长期安全稳定

甘谷监狱四监区把推动党支部建设标准化规范化作为提高党建工作质量的总抓手,着力解决党支部“干什么”“什么时候干”“怎么干”“干成什么样”的问题,实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处处见规范,提高了规范化水平。严格执行党支部组织生活制度,规范“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民主生活会及党务公开、民主评议等工作,使党支部日常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营造了团结奋进、负重拼搏、自强不息、誓创一流的新风尚,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显著增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成为监区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坚强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

多年来监区民警无一人违纪,有10多名民警被上级党委评为优秀党员及先进工作者,形成了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

四监区支部书记、监区长谢俊峰告诉记者:“监区有良好的传承,讲奉献、能吃苦的优良作风一直传承下来,在监狱党委的带领下,民警队伍的党性修养不断提升,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

四监区着力构建“思想防线牢固、人防部署周密、物防设施完善、技防设施先进、联防协调统一、应急处置高效”的安全管理体制。加强监区疫情防控、安全风险预警机制、狱情犯情分析研判,强化“五重点”排查、“三最”排摸和“三大现场”管控等安全基础工作,从严从细抓好“九大安全”,从而进一步倒逼内部管理,提升了安全防控水平,连续10年监区无违章作业,无安全事故,确保了监区长期安全稳定。

践行改造宗旨

确保改造质量不断提高

四监区教导员贾永刚告诉记者:“‘正其行必先正其心’,教育改造罪犯让他们的三观先正,走上正确的道路、不危害社会,是监狱警察的荣誉和使命。通过集体教育、法治宣传,引导罪犯走正确的路。监区创建了‘正心源’读书会,教育罪犯改掉恶习、养成好的习惯。”

四监区坚持把罪犯改造成合法公民作为监区民警的政治责任、道义责任和法律责任,积极探索形成了各种改造手段相互支撑、系统完备、逻辑严谨、内在统一的有机体系,不断探索增强罪犯教育改造的针对性,突出因人而异,因人施教,坚持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全面提高教育改造的质量和水平。突出因势而为,紧紧抓住罪犯思想容易波动的关键时机有针对性进行教育改造,使教育改造落实在最需要之时;突出有的放矢,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教育与感化相结合、施教与接受相结合,以罪犯接受能力大小调整教育内容和方法,使各种施教与罪犯接受相统一,有效增强了教育效果。

罪犯王某某入狱后,监区民警“对症下药”制定了矫治方案,运用合理情绪疗法矫正其心理,运用尊重、热情、真诚、共情、积极关注等方法,培养其良好心态,运用亲情帮教,达到真情感化。同时,及时调整矫治方案做好教育引导工作。通过坚持不懈努力,完成了王某某由被动改造向主动改造的转变。在思想上,王某某逐步面对了现实,对自己的改造生活有了较清醒的认识;在心理上,王某某心态趋于平稳,日常遇事能够平和对待,疑病心理基本消除,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2021年、2022年王某某连续两年被监狱评为劳动改造积极分子。

原服刑罪犯蒋某某入狱之前是软件工程师,因见利忘义走上了利用自己的技术组织考试作弊的犯罪道路,经监区民警反复教育引导之后,他不断深挖自己的犯罪根源。出狱后他创建了软件开发公司,走上了合法经营的道路。

推进依法治监

确保刑罚执行公平公正

四监区始终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以执法标准化体系建设为切入点,着力推动监区管理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按照法治监狱建设的要求,依据各种法律法规,在充分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科学制定出操作性、可行性很强的《监区民警一日执勤工作规范标准》,使民警执勤执法的一切工作有程序,一切程序有控制,一切控制有标准,一切标准有监督,在日常管理中形成了执勤民警任务具体、权责明确、执法有度、监控有力、奖罚分明的操作体系。针对罪犯管理措施,制定了具体操作的实施细则,明确了执勤民警的裁量权及审批程序,进一步明确细化了执法标准,严密了执法程序,建立健全了责任倒查及问题追究机制。

多年来,四监区所办案件无一差错,展示了监狱人民警察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新形象。

四监区中队长闫斌告诉记者:“监区的老同志‘传帮带’发挥得好,他们带头示范做榜样,把监狱好的作风传承下来。尤其是刚上班的年轻人开展个别教育要讲究谈话技巧,要会说,能说,这些要靠老同志带、领导教、自己学。四监区是个非常团结的集体,监区获得荣誉对我们大家也是一种能力的提升。”

提升技能素质

确保回归社会稳定谋生

四监区充分发挥劳动改造在罪犯改造中的基础功能、强制功能、惩罚功能、矫正功能、重塑功能,努力使劳动改造达到了惩罚矫正罪犯恶习的目的,使其摒弃贪图享乐思想,树立正确劳动观、事业观、荣辱观,实现人生的脱胎换骨。提升罪犯技能素质,使其成为具有过硬劳动技能的劳动者。监区取得职业技能证书的罪犯有120余人,95%以上的罪犯掌握了一技之长,大部分罪犯回归社会后有了稳定的谋生职业,为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奠定了良好基础。

近年来,在四监区服刑改造后释放的罪犯,绝大多数能很快融入社会走向新生之路,重新犯罪率逐年下降。原服刑人员赵某某,因犯诈骗和招摇撞骗罪两次入狱服刑,服刑期间,监区民警采取各种方式方法教育帮助他彻底认清犯罪根源,促其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和奋斗的人生观,使其彻底改掉了好逸恶劳、投机取巧、不劳而获的思想。刑满释放后,赵某某广开就业渠道,带领家乡60多名群众在外地承揽道路工程,有效开拓了致富渠道,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原服刑人员习某,刑满释放后积极创业,利用在监狱学到的服装加工技术,创办了三处服装加工点,不仅自己走上了勤劳致富的道路,而且解决了80多名群众的就业问题。原服刑人员肖某某,刑满释放后,在家乡创办了服装加工厂,带动当地100多名群众勤劳致富。(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龚利芳)

责任编辑:高富强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