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秦安县司法局创新工作举措,不断推进社区矫正“执法程序规范化、工作制度精准化、监管手段多元化”,全面深化社区矫正法治化、制度化、社会化、智慧化建设,努力提升矫治教育成效。
压实责任 筑牢对象管控“安全墙”
为防止监管对象人机分离造成的脱管漏管,秦安县司法局率先在全市开启社区矫正对象钉钉打卡的核查方式,对使用老年机而无法参加钉钉打卡的对象,不定期上门入户访视,监管工作由“八小时内”向“八小时外”延伸,实现了人防和技防的有效结合,进一步提高了矫正效果。
落实日常动态管理,严格执行集中教育和公益劳动、月汇报等管理制度,确保社区矫正对象不脱管、不漏管。落实每月司法所考核通报制度,对17个司法所的社区矫正工作从12个方面进行考核,工作排名后三的司法所在月例会进行通报,督促各司法所补齐短板确保工作提质增效。
开展“大走访、大排查”活动,以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为重要抓手,全力做好重要节点期间社区矫正人员管控工作,筑牢了社区矫正安全稳定的“铜墙铁壁”。
智慧管理 注入社区矫正“新动能”
建成建筑面积达610平方米的秦安县智慧矫正中心,设置综合管理区、监督管理区、教育帮扶区三个主要功能区,并设置自主矫正室一间。智慧矫正中心坚持“规范执法、智慧监管、特色帮教”的理念,着力打造资源共享、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矫正新格局,全面提升社区矫正监管水平。
为提升社区矫正对象档案信息化建设,秦安县司法局委托恒纪档案管理公司将2013年以来的1000余册社区矫正对象纸质档案进行扫描录入,实现了纸质档案向电子档案的转化,极大提高了档案查阅效率。
靶向解困 架起人文关怀“暖心桥”
注重人性化帮扶,实行严管厚爱的矫正方式多线救济。秦安县司法局经过多方协调先后为6名生活困难的社区矫正对象办理了低保,联系物业公司吸纳1名社区矫正对象就业。根据矫正对象的不同犯罪类型,精心编制相应的法律法规读本,同时收集心理健康、职业技术指导、秦安人文古迹等书籍,有针对性地帮助社区矫正对象开展学习,提高思想认识,为尽早融入社会奠定思想基础。建成标准化心理咨询室,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聘请1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科学化开展社区矫正对象心理咨询和心理干预工作。(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齐洪德)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