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平凉市司法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完善要素服务保障,多措并举营造更高效的法律服务、更包容的执法环境、更优质的法务保障、更优化的营商环境,护航项目攻坚突破,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拓展法律服务供给
平凉市司法局坚持高位推进,积极培育与产业布局相匹配、与产业体系相融合、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的现代法律服务体系,组建平凉市九大重点产业链法律服务团队,提供服务九大重点产业链全领域、全生命周期的法律服务。建好利企惠民服务平台,编制行政职权和优化权责清单,大力推进“互联网+法律服务公开”,大力实行政务服务事项告知承诺制清单制度,着力解决民众和市场主体办事难,让数据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和企业“少跑腿”。加快构建知识产权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为中小微企业提供知识产权维权服务。开辟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做好农民工、工伤职工和“三期”女职工的调解仲裁法律援助工作。开展“减证便企”活动,对涉企公证优先安排、优先服务、优先办理,根据企业需求提供上门服务、延时服务、节假日预约服务。健全“万所联万会”长效机制,组建“法治体检”法律服务团队,深入民营企业提供法律咨询、答疑解惑,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常态化推进民营企业“法治体检”。
强化行政执法监督
充分发挥行政执法协调监督职能,平凉市司法局深入开展行政执法能力三年提升行动,推动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全覆盖。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力度,组织案卷评查活动,选编市级优秀行政执法案例10件。精准监管执法活动,全面推行“两轻一免”柔性执法,切实减轻民营企业负担,有效释放市场主体创业创新活力,更好保护市场主体的经营自主权。开展涉企收费市场秩序专项执法监督活动,联合发改委、市场监管等部门对企业反映强烈的收费服务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联合执法、监督检查,切实减轻企业经营成本。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化解涉企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开展行政复议进园区法律宣讲活动,使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平等享受政策支持。畅通市场主体维权、投诉渠道,开通涉企行政复议立案结案绿色通道,建立案件全程跟踪机制,保证涉企案件“快立、快审、快结”。
提升法律服务质效
部署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平凉市司法局对已被新规定涵盖或替代、不适应经济发展需要、调整对象已消失、管理方式改变、工作任务已完成或者适用期已过的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清查,依规取消自然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水利、农业农村气象领域23个罚款事项,破除阻碍改革发展的壁垒,以公平公正的制度为各类市场主体保驾护航。树立“项目为王、招商为要”理念,用足用好政策红利,对重大投资项目的法律框架设计和相关法律文书等进行法律论证及审核,对项目实施过程中作出的行政决策、行政行为、行政处罚、行政合同、合作协议等重大法律事项,依法审慎开展合法性审核工作,使重大行政决策更加科学、更加合规,为项目落地实施提供精准、周到、暖心的法律服务。
助力营商环境建设
搭建市级法治化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平台,平凉市司法局畅通市场主体投诉举报事项的受理、研判、转办、督办,依法维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深化依法治市实践,把涉企事项纳入市级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分阶段分层次推动落实。开展“营商环境法治宣传月”活动,启动“诚信守法示范企业”“公平守信示范市场”创建活动,夯实优化营商环境的法治社会根基。落实普法责任制,策划开展主题明确、重点突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活动,以实际成效扎实推动全市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涉企行业领域建立健全人民调解组织,打造行业性驻企调解工作室,为企业提供隐患排查、纠纷化解、法律咨询、法治宣传等法律服务,维护企业及职工合法权益。理顺三调联动机制,对征地拆迁、劳动用工、项目建设等领域内的矛盾纠纷,主动采取“调解跟着项目走”的方式,开展“一对一”贴近式化解工作。(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龚利芳 通讯员 李文成)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