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法治甘肃建设贡献力量和担当
——记全国戒毒所先进集体省第四强制隔离戒毒所医务所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龚利芳
近年来,省第四强制隔离戒毒所医务所坚持以人为本、科学戒毒、综合矫治、关怀救助原则,创新构建所地医联体模式,与社会医院业务合作,不断深化“医联体”建设,补齐戒毒医疗短板,完善戒毒医疗中心建设,扎实推进统一戒毒模式实体化运行。自2013年场所收治戒毒人员以来,连续10年未出现医疗事故和差错,确保了戒毒人员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司法行政讲政治
业务工作重党建
多年来,省第四强制隔离戒毒所医务所党支部按照“司法行政讲政治、业务工作重党建”的工作思路,强化党建引领,不断夯实战斗堡垒,以党建引领业务,业务促进党建,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融合发展。始终以“医疗戒治安全”为工作中心,以“病患身心健康”为工作核心,发挥中西医结合治疗优势,在诊断上病证结合,在治疗时综合协调,强化疾病分类管理,对戒毒人员采取三级诊疗分类管理、处置,对患病戒毒人员采用一咨询、二保障、三监护、四预防医疗监护体系,做到戒毒医疗工作流程规范有序、科学明确、依法依规。
经过四年拼搏,省第四强制隔离戒毒所医务所已符合全国统一的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基本模式,戒毒医疗中心区域划分明显,布局合理、各类标识齐全统一,“生理脱毒评估”连续及时,软硬件建设日臻完善到位。建立了戒毒医疗中心四区流转表,完善了《戒毒医疗中心诊疗制度》《生理脱毒区管理制度》《药房管理制度》《门诊、巡诊工作制度》等十余项工作制度,工作流程规范有序,四区流转评估工作实体化运行。医务所两名民警入选省级戒毒医疗、中医按摩专家库,2篇案例入选司法部案例库,2篇戒毒医疗论文被司法部戒毒局选登,为场所安全稳定发挥着压舱石作用,更为助推统一模式走深走实提供了专业人才支撑。
省第四强制隔离戒毒所医务所副所长王伟告诉记者:“能获得全国先进是所党委的坚强领导,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所党委的决策,个人是这个集体的一分子,在这个平台上要展示自我,发挥自己的专业,立足全国先进这个起点,加强个人专业能力提升,专业素养建设,激励和鞭策自己更好地工作。”
深化“医联体”建设
补齐戒毒医疗短板
省第四强制隔离戒毒所医务所副教导员刘宇说:“我是2022年10月岗位调整到医务所的,对我来说既是荣誉也是责任,要向医务所的老同志好好学习,学习他们吃苦耐劳、拼搏向上的精神,团结一心干好工作。”
自2013年正式收治戒毒人员以来,省第四强制隔离戒毒所医务所紧紧围绕重点工作目标,充分发挥戒毒医疗基础保障作用,扎实稳步开展疫情防控、日常医疗、脱毒治疗、疾病预防等工作。随着病残戒毒人员的收治和应收尽收工作的推进,因戒毒人员普遍身体状况免疫力低,又长时间吸食毒品,导致多脏器功能受损,从而所内收治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消化疾病、呼吸疾病、肾脏疾病等患病的戒毒人员显著增多,长年收治患病戒毒人员人数占比70%以上,且患病种类日益复杂,戒毒医疗管理压力剧增。
省第四强制隔离戒毒所医务所创新构建所地医联体模式,与社会医院业务合作,不断深化“医联体”建设,补齐戒毒医疗短板,通过对口支援、驻所帮扶、专科共建、临床带教、业务指导、教学查房、科研和项目合作等多种方式,不断提升了场所医疗戒治服务水平和能力,优化戒毒医疗服务工作;并发挥司法行政戒毒社会职能,与属地多家医院建立业务合作,签订“医联体”“专科联盟帮扶”协议。与天水市第二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天水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病防治医院)、天水市第五人民医院(传染病防治医院)、天水中医药保健研究院附属医院等社会医疗机构合作,签订“医联体”“专科联盟”等对口帮扶支援协议,发挥社会医院技术辐射带动作用,实现以驻所帮扶、人才共享、技术支持、服务衔接等为纽带的对口支援。利用“互联网+”,以医学影像、心电诊断和医学检验专业为重点,通过“医联体”上级医院向场所提供远程医疗诊断、教学和培训,很好地提升了场所整体戒毒医疗服务水平。
“医联体”天水市第二人民医院自2019年起每年定期派驻医疗工作队驻所长期支援帮扶,同场所医务人员同吃、同住,同巡诊、同值班,为场所戒毒人员开展巡诊、检查、治疗、体检等医疗服务,使戒毒人员不出所就可以享受到三甲医院专家的诊断治疗,目前已完成了骨科、消化、超声、脑神经、泌尿等专科医师四批次、8人次的常态化驻所长期支援帮扶。场所医疗机构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每天早晚两次深入收治大队生产区、生活区巡诊,加强对重点病号及服药人员的问诊、巡查,及时掌握患病戒毒人员病情变化动态,做到对患病戒毒人员及时发现、及时诊断、及时治疗、及时处置。医务所应对急危重疾病、紧急医学救援能力不断提高,场所医疗机构整体服务保障能力不断提升。
此外,“医联体”支援医师还在驻所帮扶期内开展值班急诊、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重症的学术讲座和业务培训,组织开展查房、会诊、病例讨论,完善工作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规范和改进管理,推进科研项目建设等,进一步提升了场所疾病诊疗判断、危重疾病的急诊处置能力、急性并发症的救治及公共卫生防疫等整体服务能力。
特别是利用“互联网+”,以医学影像、心电诊断和医学检验专业为重点,通过“医联体”上级医院向戒毒场所医疗机构提供远程医疗诊断、教学和培训,弥补当前场所面临专业医生缺乏、技术力量薄弱和诊疗水平不高等问题,提升场所应对重大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能力及紧急医学救援能力,加强远程医学信息平台建设,借助信息化手段,弥补戒毒场所专业医生缺乏和技术力量薄弱等问题,使戒毒人员不出所就能获得及时、全面、质量较高的医疗服务,减少戒毒人员外出检查治疗面临的安全风险。
据统计,支援医师驻所以来,共值班400余人次,巡诊1000余人次,接诊4000余人次,专科检查800余人次,排查筛查重点病号600余人次,会诊指导急危重症患者80余人次,及时办理所外就医、变更社区戒毒4人次。“医联体”支援医师驻所帮扶使戒毒人员不出所、每天面对面享受到社会三甲医院医疗专家的诊疗救治,大大降低了戒毒人员因患病所技术条件不具备而离所就诊的数量。收到戒毒人员及家属送来的感谢信30余封、锦旗6面,很好地完成了戒毒医疗任务,保障了场所的绝对安全。
“我为群众办实事”
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疫情防控期间,省第四强制隔离戒毒所医务所把保护民警职工和戒毒人员身体健康、生命安全摆在首要位置,为全体民警及戒毒人员精心熬制中医药汤,构建场所疫情防控的安全屏障,全力维护场所疫情零输入、零感染。
“疫情防控期间,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克服场所临床医生人数少的实际困难,一手抓疫情防控工作,一手抓医疗救治工作,有力保障了场所疫情防控零输入、零感染和戒毒人员生命安全及身体健康。”省第四强制隔离戒毒所医务所党支部书记、所长程彬如是说。
戒毒人员王某身患糖尿病15年,被公安机关转送省第四强制隔离戒毒所时血糖居高,医务所通过远程会诊与社会医院内分泌、老年病科积极沟通病情制定方案,创建慢病管理模式,提升戒毒医疗管理能力,2022年4月王某病情稳定,健康状况良好平稳,出所后向医务所医生送来锦旗,表示感谢。
2022年2月,戒毒人员艾某突发急腹症,医务所负责人立即组织会诊,快速作出判断诊断后,立即报告值班所领导,启动应急处置预案,开通绿色救治通道,戒毒人员快速转诊送至社会医院手术治疗,及时有效妥善救治,生命转危为安。其家属向医务所送来一面锦旗,表示感谢。
2021年8月,戒毒人员刘某在外期间因患盲肠疾病在社会医院住院治疗,出院不久就被转送至省第四强制隔离戒毒所。家属一直担心其身体健康状况,入所后医务人员详细了解刘某在外检查治疗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入所体检,掌握身体健康状况,克服疫情封闭执勤等实际困难,充分发挥“医联体”支援帮扶优势,积极诊治并采取每日巡诊重点关注,及时掌握病情动态,半年后离所就诊至社会医院复查,检查结果良好,其家属来电感谢戒毒所的医疗救助。
近年来,省第四强制隔离戒毒所医务所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活动。医务所先后在驻地甘泉镇、甘江村、七里墩社区、大桥社区等开展送医下乡义诊系列活动,向社会宣传禁毒戒毒基础知识,为前来问诊居民测量血压、血糖和发放药品,现场疾病咨询解答,根据个人身体健康情况,讲建议,教日常保健方法,进行用药指导等一系列举措,用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提升了服务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为法治甘肃建设助力鼓劲,贡献应有的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力量和担当。
程彬告诉记者说:“能够获得全国戒毒所先进集体这份集体荣誉,对我来说,这既是一份荣誉、也是一种压力、更是一种动力。我们要积极拓展业务职能,融入社会治理,发挥戒毒医疗民警专业优势、身份优势,积极为社区开展麻精滥用、禁毒宣传和义诊活动,助力平安甘肃建设,贡献司法行政戒毒工作的力量与担当。”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