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推进社区矫正“三类基地”建设
已建成教育基地88个、就业基地152个、公益活动基地181个
法治甘肃网·甘肃法制报讯(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龚利芳)近日,酒泉市司法局、白银区司法局、合水县司法局、秦州区司法局分别举行社区矫正教育基地、就业基地、公益劳动基地揭牌仪式。据悉,近年来,我省各级社区矫正机构充分挖掘当地资源,创新教育帮扶措施,全力推进社区矫正教育基地、就业基地、公益活动基地等“三类基地”建设,为全省社区矫正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截至目前,已建成社区矫正教育基地88个、就业基地152个、公益活动基地181个。
聚焦法治教育,提升法治意识,建设社区矫正教育基地。各级社区矫正机构充分发挥历史文化底蕴厚重、红色资源丰富的优势,依托各类博物馆、文化馆、纪念馆等积极打造社区矫正教育基地。组织社区矫正对象重温革命奉献精神,观看相关实物照片,感受红色文化、接受历史教育,引导社区矫正对象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从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中汲取积极向上、不畏困难、勇于进取的改造正能量。
聚焦职业教育,提升技能水平,建设社区矫正就业基地。各级社区矫正机构通过积极落实“帮教差异化、就业市场化、管理人性化”工作方针,积极协调规模较大企业、物流快递公司、物业公司、农村合作社等,打造社区矫正对象就业基地。综合采取思想上“扶”志、发展上“扶”业、产业上“扶”技、经济上“扶”资等四项措施,优先为社区矫正对象积极开展技能培训,主动推介就业信息,搭建过渡就业平台,助力社区矫正对象通过自身努力收获更多工作机会及社会认同感,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有效提升了社区矫正对象“造血”能力,减少和预防重新违法犯罪。
聚焦公益教育,提升适应能力,建设社区矫正公益劳动基地。以增强矫正对象与社会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提高社会责任感为抓手,各级社区矫正机构利用各类广场、公园、敬老院、福利院、救助站等公共资源,建设社区矫正公益劳动基地。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参加公益劳动、法律宣传、志愿服务等活动,让社区矫正对象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法治文化、传统文化的熏陶,进一步树立自觉矫正、自我改造的信心,强化认罪服法、接受矫正的意识。
下一步,全省各级社区矫正机构将持续秉承“以人为本、回归社会”理念,以“三类基地”建设为契机,通过积极拓展教育帮扶载体、丰富教育帮扶措施、完善相关工作机制、健全基地创建标准等措施,统筹利用公共资源,为社区矫正对象顺利融入社会搭建有效平台,全力筑牢社区矫正监管安全防线。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