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旧立新重塑新生
——全省监狱2022年教育改造工作侧记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龚利芳
2022年,全省监狱坚守安全底线,践行改造宗旨,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监狱工作会议精神,稳步推进“1366”教育改造体系建设,全面落实省监狱管理局《全省监狱2022年教育改造工作要点》,教育改造质量得到全面提升,确保了监狱持续安全稳定。
坚持一条主线思想政治教育创出新高度
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对罪犯实施系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罪犯“五认同”“五树立”。
在罪犯“三大”现场营造浓厚的改造氛围。结合百日安全竞赛活动,以强化思想教育、打击违规抗改、净化改造环境为目标,召开百日安全竞赛活动罪犯动员大会、推进会40余次,涉黑涉恶类罪犯教育大会45次,违规抗改认罪悔罪教育大会26次,禁毒教育大会15次,反脱逃、狱内又犯罪、集中整治罪犯打架斗殴警示教育帮教大会27次,对罪犯形成持续的震慑作用。
认真落实《罪犯改造仪式活动规范》要求,常态化开展6大类14项改造仪式活动。精选爱国歌曲、改造歌曲20首,在队列行进、集体活动时诵读改造誓词、唱响歌曲。6月开展罪犯行为规范、应知应会现场考核,9月开展考核评比活动,持续巩固“三练八训八纠”活动成效,促进罪犯行为养成和刑罚体验。
坚持每周1次思想政治主题教育,每周收看1部红色教育片,全年共举办各类主题教育140余次,组织观看红色影片600余部。利用重要节点,组织罪犯观看电视节目转播240余场次,开展唱国歌、升国旗、感党恩等活动180余次,开展红色革命教育等各类爱国主义主题教育109场次。教育引导罪犯坚定爱国信念、增强爱国情怀、激发改造热情。
组织罪犯书写认罪悔罪书并在所在分监区宣读,作为认罪悔罪的重要依据。共有210余名罪犯自愿在本监区或者全监狱开展现身说法,有效带动、影响其他罪犯认罪悔罪、悔过自新、积极改造。
用好一个平台文化法治教育推向新深度
充分利用网络视频教育中心平台,民警在教育中心集中统一授课,通过教育中心平台传输到每一个教室和监舍。
“承包”授课。按照“监区承包授课+民警授课+专题讲座”的方式,由每个押犯单位集中骨干力量,围绕司法部教学要求,组成课研组,重点负责上好一门课程,在周一集中教育日教育时段、晚间收工后时段给罪犯授课。真正做到民警一人上课,罪犯全员听课,每节课程都是公开课,都是教学观摩课。
组建民警讲师团队。各监狱抽调精兵强将,监狱长带头,组建成立监狱民警文化、法治、思政课讲师团,监狱对讲师团师资进行统一调度,对罪犯开展教育,监狱长带头讲“法治教育第一课”共15期。
抓好扫盲教育。对文盲和半文盲罪犯按照就近原则合理编制教学班,每周进行至少3课时的集中扫盲脱盲课堂化教学。要求文盲罪犯每天熟识三个字,坚持每月1次集中测试,组织开展文盲罪犯识字认字竞赛和“学写家书”活动,实时检验识字认字效果。罪犯脱盲比例保持在95%以上,全年开展扫盲教学2600余课时。
鼓励学历教育。积极组织60余名罪犯报考2022年自学考试,全年共有79名罪犯报考224门科次,上半年通过57科次考试。
深入推进“八五”普法教育。以学习宣传《反有组织犯罪法》为契机,以涉黑涉恶罪犯法治教育为重点,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化走深走实。邀请公检法工作人员、专职律师开展法治讲座65期,举办民法典颁布2周年、反有组织犯罪法、“6·26”禁毒专题教育共60余期,7月开展“刑罚执行形势政策”专题解读15期。
开展优质课大赛。省监狱管理局通过组织全省监狱开展民警优质课大赛提升民警授课水平。各监狱通过民警现场上大课、网络视频授课等形式举办民警“优质课”初赛,推荐初赛获胜的55门课程参加全省监狱系统“优质课”大赛,共有41门课程被评为“优质课”。省监狱管理局将“优质课”向全省监狱推送播放,既教育了罪犯,推广交流了民警成功教学经验,又丰富了全省监狱罪犯教育课程资源库。
引进教授“外援”。全省监狱充分利用监狱所在地,特别是兰州高校、职业学校资源丰富的优势,主动出击,邀请大学教授到监狱为服刑罪犯开展专题讲座、职业培训,受到罪犯的热烈欢迎,全年共开展专题讲座53场次。
立足一技之长技术教育拓展新广度
以监地“双纳入”工作机制为依托,培养一技之长。优化2022年技能培训专业设置,立足罪犯改造岗位,以罪犯刑释后就业谋生服务为出发点,重点开展缝纫工、家畜饲养工、家政服务员烹饪工等多个培训工种共40余期。各监狱积极联系当地人社局、司法局、财政局等部门,争取职业技能培训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共有1200余名罪犯参加职业技能培训。
开展创业培训,宣讲就业政策。引入社会力量,对有创业意愿和培训需求的罪犯开展创业培训52期,共有2100余名罪犯参与培训并取得SYB证书。通过培训宣讲最新就业政策,激发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帮助罪犯规划职业道路,取得了良好效果。
狠抓个别教育注重人文关怀
全面实施警务执法终端“教育矫治”APP线上个别谈话,减轻民警负担。6月组织开展“五知道”考试和无册点名、队前讲评等业务技能现场考核,以考促学,提升民警教育改造业务水平。
注重人文关怀,紧盯罪犯最关心的人和事。对“三无”和重点困难罪犯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15期,帮扶慰问活动15期,帮扶罪犯1100余人,发放帮扶物资10余万元,让“三无”罪犯和确有改造困难的重点罪犯切身感受党及政府的真切关怀,增强改造信心。
开展“寻亲圆梦”计划,各监狱对摸排出的长期与家人失联的罪犯,通过电话联系、发送函件等形式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及司法部门的配合和帮助,发送函件120余件,拨打电话110余人次,使得40余名罪犯与家属取得联系,实现寻亲圆梦,重温亲情关怀,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狠抓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确保监狱安全稳定
全省监狱依据省监狱管理局下发的《甘肃省监狱罪犯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指导意见(试行)》,对罪犯矛盾纠纷展开拉网式排查、调处和化解工作。截至2022年11月底,全省监狱共计排查出罪犯各类矛盾纠纷590人次,调处化解540余人次,调处完成率90%。
建立罪犯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小组,主管民警、分监区长(指导员)、监区领导是罪犯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和思想教育的三级责任人,健全排查调处台账和工作备案制度。
借鉴“枫桥经验”,不上交矛盾,不拖延时间,强化罪犯心理疏导、跟进个别教育、感化教育,从根子上消除矛盾。同时,借助法律援助化解矛盾。依托监狱法律援助工作站,各监狱每月定期开展1次法律援助,就罪犯普遍关注的婚姻、继承、财产、债权债务、银行征信、子女抚养等法律问题,监狱邀请律师或者法官、检察官等采取政策宣讲、减刑假释相关法律解读、集中解答、一对一面谈等方式化解调处,收效良好。仅法援律师来监就有149人次,解答罪犯331人次,稳定了罪犯思想情绪。
狠抓心理健康危评矫治攻心治本
针对疫情防控期间,对无拨打亲情电话或无视频会见、家中有重大变故、身患疾病、思想负担重、意志消沉、自卑低迷的罪犯,采取一人一策、一人多策等方式,持续推进心理矫治,效果明显。
对有合理诉求但因各种原因未能实现的罪犯,经个人申请、监区审核、狱政科汇总后,参加监狱长狱内“接访日”活动,与监狱长“面对面”提问交谈,打开心结、消除疑惑,消除敌对情绪。
在罪犯中开展了大摸排、大评估工作,对评定为高危和极高危的罪犯,积极开展心理危机干预,通过观看心理辅导宣传教育片,运用智心音乐放松椅、沙盘游戏、呐喊仪等设施,释放罪犯心理压力,有效缓解了罪犯不良情绪。
及时对新入监罪犯开展心理健康和环境适应性教育,开展“心理测试”“罪犯危险性评估”“入监心理健康知识讲座”,让罪犯尽快适应改造环境。
狠抓理论研究为教育改造提供决策依据和理论基础
教育改造处结合全省监狱教育改造工作实际,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进行了深入调研,并形成4篇高质量书面报告上报司法部监狱局,受到了司法部监狱局的表扬和充分肯定。
教育改造处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起草下发了《甘肃省监狱罪犯教育改造仪式规范》和《甘肃省监狱罪犯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指导意见》。两项制度有效规范了全省监狱罪犯教育改造仪式和罪犯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受到了省监狱管理局的充分肯定。
大力开展理论研究。充分发挥教育改造专家、理论研究骨干作用,针对涉黑涉恶罪犯、涉毒罪犯以及罪犯自残等教育改造中的难点、重点,带头开展课题研究,形成了42篇高质量调查报告和研究成果,为监狱和省监狱管理局制订教育改造重点任务提供决策依据及理论基础。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