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三个高地”护航高质量发展
——2022年兰州法院工作综述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张萍
2022年,兰州市两级法院紧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目标,全力打造“强省会司法先行示范高地、护航营商环境司法服务优选高地、锻造固魂铸剑司法生态建设高地”,为系统推进兰州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司法保障。
这一年,兰州法院审结涉黑涉恶案件12件,“黑财清底”专项执行到位1.01亿元;审结劳动、劳务纠纷3543件,帮助农民工追回劳动报酬2.8亿元;审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672件;受理执行案件42398件,执结27751件,执行到位金额114.08亿元……全市法院工作开创了新局面。
打造强省会司法先行示范高地
兰州法院紧紧围绕强省会行动对兰州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出台《关于服务保障强省会行动战略全面提升司法能力和水平的意见(试行)》,自觉将法院工作融入服务保障强省会行动大局。
一年来,全市两级法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审结刑事案件2826件。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持续推进“案件清结”“伞网清除”“行业清源”,审结涉黑涉恶案件12件。积极参与全民反诈专项行动,审结电信网络、非法集资、养老等诈骗案件524件。坚定不移惩治腐败,审结贪污贿赂等案件97件。
全市法院围绕权益保障解纷争,审结教育、医疗、就业、社保、住房等纠纷5347件,进一步增强群众司法获得感。审结劳动、劳务纠纷3543件,帮助农民工追回劳动报酬2.8亿元。为当事人依法减缓免诉讼费20.6万元,发放救助金73.9万元,彰显司法人文关怀。审结环境资源刑事案件21件、民事案件298件、公益诉讼案件2件,为“母亲河”筑牢司法屏障。规范在线庭审,网上立案24867件,线上开庭1229件,线上执行1068件,做到疫情防控不放松、执法办案“不打烊”。
打造护航营商环境司法优选高地
法治是更高层次、更有竞争力、更可持续的营商环境。兰州中院专门出台《关于服务兰州高质量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自觉扛起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政治责任。
一年来,全市两级法院建立中小微企业审执“绿色通道”,审执案件12046件。建立规范破产案件审理“五项制度”,探索破产案件繁简分流和快速审理机制,落实“僵尸企业”出清要求,审结破产案件15件。保护社会创新成果,审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672件,设立兰州新区知识产权巡回审判点,与省农业农村厅签订种业知识产权保护联动框架协议,助推知识产权强市建设。
全市法院还受理执行案件42398件,执结27751件,执行到位金额114.08亿元。始终坚持善意文明执行,对资金链暂时断裂但仍有发展潜力、存在救治可能的企业,引导通过和解分期履行、“执转破”等方式为企业纾难解困。同时,全面推行民事案件“分案+选案”“速裁+精审”改革模式,简易程序适用率81.3%,平均审限缩短14天,服判息诉率91.6%,实现“简案”快办提效,“繁案”精审提质。
打造固魂铸剑司法生态建设高地
兰州中院出台《关于巩固拓展固魂铸剑行动开展队伍建设大提升活动的实施意见》,切实做好队伍教育整顿后半篇文章,着力打造一支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的法院队伍。
一年来,全市两级法院巩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队伍教育整顿和固魂铸剑行动成果,扎实开展“两个确立”主题教育,坚持抓党建带队建促审判,培育“4424”党建品牌,打造“十室两廊”党建阵地,以“四优课堂”,推动政治轮训全覆盖。
全市法院创新优秀年轻干警培养机制,搭建“青蓝工程”平台,实施“五大行动”,下派13名干警到县区法院挂职锻炼,上选11名干警到市法院跟案学习,激发干事活力。同时,扎实推进“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创建活动,不断改进司法作风,推动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和新时代政法干警“十个严禁”落地落实。开展“清廉兰州、清廉法院”建设,常态化开展审务督察、司法巡查,保持严惩司法腐败的零容忍态度。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