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聚势赋能
——我省法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取得良好成效
法治甘肃网·甘肃法制报讯(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李维琴)1月6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聚势赋能”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2年,我省法院把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作为人民法院的政治任务和重点工作谋划推进,全省法院民商事案件平均审理天数67.2天、服判息诉率90.25%、调撤率47.13%,执行案件法定审限内结案率95.35%,有力保护了市场主体胜诉权益。
全省法院坚决贯彻落实好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明确“一盘棋”思想和“一把手”工程定位,提出“人人是营商环境,案案是检验标准”目标要求。对标“执行合同”“保护中小投资者”“办理破产”等核心指标,以审判质效提升、司法作风整顿等为重要抓手,提出15项具体整改措施和目标要求,开展“破产审判专项整改”和“立案诉服领域突出问题集中整治”两个专项活动,细化诉讼服务和执行工作“两张清单”,有的放矢推进整改落实。省高院成立8个督查组,对全省14个市州及3个直属法院进行了跟踪问效、全面督查,对全省法院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体检。
省高院编印《优化营商环境制度汇编》,及时出台关于加强审限管理的规定,研发运行甘肃法院营商环境信息平台,通过系统集约、自动汇聚,实时掌握涉企司法服务情况,及时预警和发现问题,切实增强全省法院服务营商环境建设的主动性、指导性和时效性。不断健全完善民商事案件审判管理、司法公开、繁简分流等工作机制,提升民商事审判工作规范化、精细化、信息化水平,借助“智慧法院”建设,推出网上立案、网上送达、一码通办、云上庭审等多项工作措施,为群众和企业提供一站式诉讼服务。
庆阳中院设立“马锡五审判方式”网上热线服务窗口及线上调解室;兰州、张掖、白银等法院制度化推进诉前调解和多元解纷;平凉中院通过业务外包实质化推动邮政集约送达;甘州区法院“种子法庭”和静宁县法院“苹果法庭”共同入选最高法院典型案例……各地法院积极推广“法院+商会”“法院+工会”“法院+行业协会”“诉前调解+司法确认”等工作模式,为企业提供菜单式、精准化诉讼服务,甘谷、岷县等4个法院被全国工商联等五部门表彰为“工商联与人民法院沟通联系机制典型事例单位”。全省法院累计邀请1656个调解组织、3261名调解员入驻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诉前调解案件104114件,诉前调解成功率达66.97%,有效减轻了市场主体诉讼负担。
发布会上,省高院还通报了第六批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分别为:恒康医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破产重整案;平凉崆峒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破产清算案;甘肃某文化传播公司诉宁波某作家报刊公司等133起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系列案;大通军昌物流有限公司与中铁五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公路货物运输合同纠纷案;张某某与王某某等人追偿权纠纷案;甘肃景园房地产开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借款合同纠纷系列执行案;定西联鑫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诉前保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执行案。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