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脚步铿锵有力乘风破浪勇毅前行——兰铁两级法院跨行政区划集中管辖行政案件七年回眸

发布时间:2022-12-29 13:15:24     来源:甘肃法制报

改革脚步铿锵有力乘风破浪勇毅前行

——兰铁两级法院跨行政区划集中管辖行政案件七年回眸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张萍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2015年以来,兰州铁路运输两级法院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深入推进司法改革,充分发挥跨行政区划集中管辖的优势,依法履行行政审判职能,着力化解行政争议,为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

(AQYE,配图 法院风采236期)改革(18779659)-20221229131903

兰铁中院与中国政法大学签约共建法学教育实践基地(2019年11月7日拍摄)。兰铁中院供图

从专门法院“跨”入行政案件集中管辖改革试点法院行列

2015年6月,兰州铁路运输两级法院被最高人民法院批准为首批在省、自治区层面跨行政区划集中管辖行政案件的9个试点法院之一。

2015年11月13日,省高级人民法院发布公告,决定自2015年12月1日起,由兰州铁路运输法院集中管辖原由兰州市、白银市、定西市所辖的20个县(区)基层法院和兰州新区法院管辖的一审行政诉讼案件;兰铁中院管辖上述二审行政诉讼案件和兰州市范围内县处级以上行政机关为被告的一审行政诉讼案件。

2015年12月25日,兰铁两级法院同时敲响行政审判集中管辖第一槌,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坚持有诉必理有案必立  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不断增强

兰铁两级法院以“立案登记制”改革为契机,坚持有诉必理、有案必立,当场立案率达96%。同时,开通12368诉讼服务热线、建立兰铁中院远程视频预约立案QQ平台,并通过巡回审判、上门协调就地解决矛盾纠纷,减少当事人诉累,有效解决了“立案难”,行政审判迈入了“不再难”时代。

与此同时,兰铁两级法院又围绕“多元解纷、立案服务、分调裁审、审判辅助、涉诉信访”五个方面,建立了13项机制、17项规则,形成“智慧诉讼服务”“纠纷一站式化解”等新模式,开展网上立案、远程庭审等。2015年12月1日至2022年11月30日,共受理各类行政案件6297件,审结6137件。

(AQYE,配图 法院风采236期)改革(18779644)-20221229131919

兰铁两级法院敲响行政审判集中管辖第一槌(2015年12月25日拍摄)。兰铁中院供图

坚持诉讼与调解齐头并进  促进行政纠纷多元化解

记者了解到,为实质解决行政纠纷,兰铁两级法院形成“法院主导、多方参与”的多元化解行政争议新模式。先后与白银、定西市司法行政机关建立行政案件诉调对接机制,引入集中管辖地区优质调解资源,协同做强行业调解、做实行政调解、做优司法调解“三大防线”,建立分层递进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畅通诉调对接程序,完善多元解纷平台,有效引导矛盾纠纷在诉前通过调解方式化解。

与兰州市司法局签署《关于建立行政纠纷诉调对接机制的实施意见》,聘请律师事务所及39名调解员作为铁路法院行政纠纷第三方调解组织和调解人员。出台《关于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实施意见》,充分发挥行政机关负责人在实质化解行政争议方面的重要作用。行政案件平均调撤率达29.44%,其中2016年达37.21%、2021年达33.45%。同时,通过司法建议或座谈会,及时指出行政机关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帮助查找执法漏洞,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坚持“以案说法”“现场教学”,多次前往行政机关授课,并邀请行政机关负责人及执法人员现场旁听具有典型意义的重大疑难案件,用鲜活的案例阐释法律知识。辖区内行政执法行为逐步规范,法院受理行政案件的数量逐年下降。

多途径提高行政法官综合素养  不断提升行政审判质效

兰铁两级法院于2015年从全省选调7名行政审判法官,作为“火种”,发挥“传、帮、带、教”作用。内挖潜力,整合资源,主动适应改革试点工作,审判团队不断壮大,现两级法院办理行政案件的法官有23名。

常态化举办行政审判业务专题培训班,邀请最高法院和省高院资深法官现场教学,与中国政法大学等5所高等院校建立“法学教育实践基地”,成立行政审判专家咨询委员会。出台《专业法官会议工作规范》等制度,及时总结、推广审判经验。

近年来,兰铁两级法院有1名法官被评为全国行政审判先进个人、3名法官被评为“全省优秀法官”,有4起行政案件被最高法院和省高院评为典型案例,有45篇理论文章、调研报告、案例分析和裁判文书分别荣获中国法学会审判理论研究会、最高人民法院、省高院优秀调研成果奖,办理的行政案件占全省中基层法院行政案件总数的三分之一,案件平均办理审限65.8天,各项审判指标均位于全省前列。

责任编辑:高富强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