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矛盾纠纷化于未发止于诉前
——天水法院参与社会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齐洪德
近年来,天水市两级法院主动融入党委、政府领导下的社会治理体系,积极开展诉源治理工作,坚持和发展新时期“枫桥经验”,加快推进分层递进、繁简结合、衔接配套的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建设,推动矛盾纠纷化解端口前移,从源头上预防化解社会矛盾,让大量矛盾纠纷化于未发、止于诉前。
完善诉调对接机制
全市两级法院推动完善诉调对接机制,先后会同同级司法、公安、仲裁委等17家部门和行业组织出台了14个诉前联动、多元解纷机制类文件,设立7个诉调对接中心(诉调对接工作站),成立调解工作室,选派具有调解经验的员额法官、人民陪审员,或聘请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退休法官、专职人民调解员等担任诉前调解员,对适宜调解的纠纷,先行通过诉前调解等非诉讼方式解决。
截至2022年11月30日,全市98家调解组织、248名调解员入驻人民法院调解平台,累计汇聚调解案件8292件,调解成功6952件,调解成功率83.48%,其中推送诉前调解案件6802件,平均调解时长为11天。
深化分调裁审改革
在强化诉前调解、诉调对接的基础上,天水市两级法院结合案件特点,深入推进“分调裁审”改革。全市两级法院陆续完成诉讼服务中心改造升级,将多元解纷、诉调对接、速裁快审工作整合至诉讼服务中心,完善民商事、行政案件繁简分流标准,建立健全速裁快审机制,加强民事速裁、调解团队建设,推动速裁快审案件诉讼程序简化,开展要素式庭审、表格式文书等的创新应用,建立符合速裁快审特点的流程管理,有效推进案件繁简分流、快慢分道、简案快办、繁案精审,积极实现简案速裁,消化增量。
今年以来,全市两级法院40个速裁团队共办理速裁案件9758件,平均审理时间缩短为29.50天,同比减少了6.84天,全市两级法院案件审理效率显著提升。
积极参与基层治理
为使矛盾纠纷化解触手向基层延伸,全市两级法院积极指导人民法庭充分发挥其地域优势,密切联系辖区乡镇党委、政府,共同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以人民法庭为中心整合基层力量,健全“一庭两所”矛盾纠纷联调机制,织密调解网络,共同化解矛盾纠纷。在部分重大纠纷中,人民法庭、派出所、司法所共同参与,司法所着重纠纷调解,人民法庭提供法律指导,派出所落实相关措施,在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了极重要的作用。此外,部分人民法庭着重建设法官调解工作室,吸纳人民法庭辖区“五老人员”担任调解员,根据需要到工作室开展调解工作,将权威社会解纷力量与专业法律力量结合,实现调解员与法官“1+1>2”的矛盾纠纷化解效果。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