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法官的温度解民忧 ——正宁法院榆林子法庭二三事

发布时间:2022-11-21 20:18:27     来源:法治甘肃网

用法官的温度解民忧

——正宁法院榆林子法庭二三事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马志国 通讯员 张立立

四季叠回,他们常年背着国徽行走在田间地头、村落民居、塬峁沟壑,倾心倾情用法治的力量解纷争,用法官的温度解民忧。他们是正宁县人民法院榆林子人民法庭的新时代“马锡五式法官”。

榆林子法庭成立于1983年,现有干警5名,近三年来审理各类民事案件1258件,结案率达98.57%。10年间,6次被评为“全市法院优秀人民法庭”。

“炕边法庭”送温暖

1月18日,正值冬末春初,罹患疾病无法下炕的路某某被妻子一纸离婚诉状当头一棒。

路某家境困难,平时主要以收购废品为生,家中靠年逾八十的老母亲独自操劳。路某本因妻子二次起诉离婚导致情绪不稳,病情恶化,住院治疗后回家卧炕休息。

3月25日,为充分了解案情,办案法官骑着摩托车到被告家中。“你是家中的顶梁柱,若你倒下了,那身后的母亲、孩子都怎么办……”法官耐心劝说。临走时,办案法官杨会刚发现路某家已停电三天,无力缴纳电费。在路某及其母亲执意劝阻下,杨会刚自己掏钱为他们交了电费。

3月27日,考虑到路某的身体状况,办案法官决定将法庭搬到被告的“炕边”。他们从情、理、法的角度详细为双方当事人说明了权利和义务,加之法官的倾情做法感动了双方当事人,很快双方达成一致调解意见。随后,原、被告及街坊邻里亲切地称这样的庭审为“炕边法庭”。

“卷裤修渠”践初心

2021年6月21日,榆林子法庭接到了何某提交的与邻居李某发生纠纷的案子,何某称邻居李某在其家界墙旁挖了一个大水坑用于排水,致其墙体被浸泡受损。

7月27日,法官来到现场,双方争得面红耳赤,谁都不让谁,围观的群众越来越多。法官对原、被告进行“背对背”调解,同时邀请在场的“乡贤”“长者”参与调解。在法官的主持下,在场的“吃瓜群众”变成“调解员”,都在为弥合邻里关系不懈努力。一个小时后,双方当事人达成一致调解意见。

案子到此应该结束了,但是法官还是不放心,为他们提供了“后续服务”。法官脱掉制服、卷起裤脚、拿起铁锹、推着车子,顶着炎炎烈日帮助当事人割草、拉土。满头大汗的他们,再一次感染了围观的群众,大家一起为原、被告修起了新的排水渠。

扶着铁锹,法官就地解答部分群众的法律疑惑,针对邻里纠纷、家事纠纷,为群众做起了普法工作,把司法的情怀送到群众心坎里。

“娃娃法官”得民心

8月3日,刚调任榆林子法庭的关涛接到第一个案件便是“讨薪”。

原、被告系同村,被告共欠原告劳务费36800元。了解案情后,关涛着手调解工作。在电话沟通、上门调解后,被告以资金困难为由拒不支付,原告认为法官偏袒被告,调解工作一度陷入僵局。

“法官,我错了,希望你不要生气,我愿意调解,也愿意退让一点。”时过3日,原告突然打来电话,态度大转变,这让法官一头雾水。

被告同样打来了电话:“我这几天就筹钱,尽快支付原告的工资。”挂了电话,法官更是摸不着头脑了。

3天后,原、被告拿着撤诉申请和支付记录来到法庭,握着关涛的手不停地道歉和感谢。

原来,几个月前,关涛见义勇为,网上的事迹报道被原、被告看到,他们的内心被这个“娃娃法官”感动,被关涛的人格感染,所以主动摒弃前嫌和好如初。

责任编辑:高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