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宁县法院推进智慧法院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发布时间:2022-09-28 13:39:31     来源:甘肃法制报

  为司法插上智慧的翅膀

  ——静宁县法院推进智慧法院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张小锋

  近年来,静宁县人民法院积极推进智慧法院建设,坚持信息化引领、科技化赋能、便民化服务,实现了疫情防控期间诉讼服务“ 不停摆”、审判开庭“不打烊”、执行措施“指尖办”。从线上立案到云间开庭,从线上查控到网上惩戒,为诉讼群众解决矛盾纠纷提供菜单式、集约式、一站式服务。

  今年6 月1日,静宁县人民法院“苹果法庭”被最高法院评选为全国法院第三批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典型案例。

“云上法庭”

让司法服务更便民

  “法官,我腰受伤了动不了,开庭的日子马上就要到了,可是我实在来不了,这可咋办?”

  “您先不要着急,我们现在有‘云上法庭’支持远程线上开庭,您在家就可以参与庭审。”

  9月21日,静宁县法院审管办接到当事人电话称其由于受伤无法到庭参加庭审,在确认了具体情况后,审判人员决定采用“云上法庭”审理此案。

  庭审中,屏幕画面传送清晰,声音清楚流畅,当事人在法官的主导下规范、有序地完成了在线举证、质证、法庭辩论等庭审程序,最后在法官的耐心调解下,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庭审结束后,书记员远程发送庭审笔录,当事人核对后在手机上进行签字确认。

E,静宁县法院配图(16528499)-20220928134244

2022年3月2日,静宁县人民法院苹果巡回法庭正在开庭。

  今年以来,静宁县法院通过线上网络平台共办理网上立案案件540件、云上法庭审理案件180件、音视频在线调解室调解案件105件,电子送达案件2970件10497人次,使得当事人参与诉讼活动未受空间距离和疫情防控措施的影响,让当事人足不出户享受优质高效的在线司法服务。

调解“三进”工作

让矛盾化解在“家门口”

  为扎实推进调解平台“三进”工作,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静宁县法院雷大法庭于9月24日上午前往该院苹果法庭进行现场调解,成功化解一起果商在购买苹果过程中与果农发生矛盾纠纷的案件,有效维护了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今年8月,静宁县法院积极争取县委政法委支持,联合县检察院、县公安局、县司法局共同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完善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建设推进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工作的实施意见》,推动人民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纷向基层延伸,通过整合多方资源,发挥基层组织、调解组织和政法机关的职能优势,推动矛盾纠纷就地发现、就地调处、就地化解,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人民调解是多元解纷的第一道防线。近年来,静宁县法院与平凉市保险合同纠纷调解委员会静宁分会、阿阳律师事务所、县交警支队密切配合,并先后在帮扶村设立“法官工作室”,在李店镇薛胡村建立涉苹果产业案件“调解中心”,充分利用多元解纷机制成本低廉、程序简便优势,让不同类型的矛盾纠纷得到更专业化、更有针对性的化解,最大限度降低了当事人的诉讼成本。该院将“三进”工作融入政法综合治理中心工作协调联动,统筹排查调解矛盾纠纷,依法、及时、高效对各级调解成功的矛盾纠纷予以司法确认,经法定程序赋予强制执行效力,进一步降低解纷成本。同时,把“三进”工作纳入平安静宁建设考核范围,将源头预防化解矛盾纠纷、诉前调解成功案件量等作为业绩考核评价内容,促进提升诉前调解吸引力和有效性。

“智慧法院”建设

让司法服务更惠民

  走进静宁县法院,从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云间法庭”、无纸化办案,到移动执行管理平台、网上调解现场,充分感受到了“智慧法院”建设让司法活动更便民、更高效、更规范。

  近年来,静宁县法院积极推进网上立案。开通诉讼服务网、移动微法院,购置智能导诉系统、自助服务终端、非接触“云柜”等设备,鼓励诉讼群众优先通过移动微法院等线上方式办理相关业务。依托12368诉讼服务平台,专职热线服务干警坚守岗位,及时接听“12368诉讼服务热线”,对诉讼群众提出的案件受理、起诉上诉、进度查询、联系法官等问题进行解答,方便群众诉讼。

  该院建成“开庭公告系统”和“电子集约化送达平台”,实现“多点互联”+“线上审判”的互联网庭审模式。当前,网上开庭26次、在线调解234件、电子送达9800人次,让群众充分享受智慧法院建设带来的“红利”。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