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安西川法庭打造“司法零距离”法庭品牌纪实

发布时间:2022-09-20 17:18:24     来源:法治甘肃网

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暖心服务

——秦安西川法庭打造“司法零距离”法庭品牌纪实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齐洪德

秦安县人民法院西川法庭地处城乡接合部,诉讼案件呈主体多元化、诉求复杂化和类型多样化等特点。法庭结合地域特点,创新司法便民举措,综合运用传统手段和现代信息化模式化解矛盾纠纷,积极践行“马锡五审判方式”精神,努力打造“司法零距离”法庭品牌。

服务高效便民 做百姓的暖心人

今年以来,西川法庭积极打造“司法零距离”法庭品牌,设立3个“人民法庭工作站”,充分调动综治中心网格员积极性,发挥网格员熟悉村情民意的优势,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诉前调解工作。

今年3月,家住秦安的张某和胡某因家庭琐事引发矛盾,张某以夫妻感情破裂为由起诉至法院离婚。案件受理后,西川法庭办案法官认真查阅卷宗,在细致了解案件后,得知原被告系90后夫妻,双方婚姻还处在磨合期,两人因不善于处理家庭矛盾互生怨气。办案法官采取背对背和面对面相结合的方式,耐心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并分头做工作,在法官的暖心劝导下,胡某表示会主动承担家庭责任,张某表示愿意给彼此一次机会,双方握手言和,该案当场调解和好。

“西川法庭积极弘扬‘马锡五审判方式’精神,倾力打造‘司法零距离’法庭品牌,将司法为民触角延伸到群众身边。”秦安县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杨宏权说,法庭将巡回审判、上门立案作为践行“马锡五审判方式”精神的主要抓手,定期深入乡村集市、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开庭审理、调解矛盾,切实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法院人的暖心服务。

强化诉源治理  做群众的贴心人

西川法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弘扬“马锡五审判方式”精神,牢固树立“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工作理念,在诉源治理、就地解纷方面切实发挥人民法庭的重要作用。

今年3月,西川法庭在办理一起因相邻宅基地界争议的物权保护纠纷案件时,法庭办案人员先后三次深入案发地现场勘查,调查了解矛盾成因。在查明消除双方思想上的隔阂比处理诉争标的更为重要的情况下,办案人员主动上门调解,释法说理,积极与双方当事人沟通,最终双方握手言和,一桩困扰两家多年的邻里纠纷妥善化解。

“将司法为民情怀融入‘网格+诉源治理’体系中,深耕网格服务沃土,走进村组、沉下身子,深入群众、耕耘基层,搭起司法为民‘连心桥’”。杨宏权告诉记者。

优化营商环境 做企业的护航人

西川法庭辖区既有偏远的山岭农村,也有经济发展较快的新城,服务对象既有社区居民、乡镇农户,还有公司企业、个体商户。

西川法庭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将“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都关营商环境、案案都涉营商环境”的理念贯穿到法庭工作的各个方面,在司法审判中坚持各类市场主体法律地位平等、权利保护平等、发展机会平等,用新的理念指导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实际,全力护航企业健康发展。

在深入走访中小企业和个体经营者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在小商品城开展法治宣传和案件审理工作,引导商户树立诚信经营的法治意识。

开展普法宣传 做法律的传播人

西川法庭将普法宣传作为创建“司法零距离”法庭品牌和践行“马锡五审判方式”精神的重要举措,积极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的法治宣传。

“在果品交易活动中一定要签订书面买卖合同,以免带来不必要的法律风险……”4月16日,西川法庭法官到西川镇政府举行的“法律明白人”集中培训会上授课。

法官着重强调了在果品买卖过程中要注重书面合同的签订,并结合实践经验和典型案例从买卖合同的定义、特点及合同签定前、履行过程中的风险防范等方面对“果品买卖合同”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讲解,使参加培训的人员对买卖合同签订和履行过程中应遵守的相关法律法规及风险防范措施有了全新的认识。

与此同时,人民法庭工作站工作人员还定期到果农家中,发放秦安县法院制作的简易果品买卖合同范本,引导果农在果品交易活动中如何规范地签订书面的买卖合同,让果农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责任编辑:高富强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