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里河区法院高效化解劳务合同纠纷纪实

发布时间:2022-09-20 15:21:49     来源:法治甘肃网

全力解决老百姓的“薪”事

——七里河区法院高效化解劳务合同纠纷纪实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张萍

“有法院为我们追‘薪’,以后我们打工就更安心了!”

“感谢法院主持公道,为我们老百姓办实事!”

 ……

近年来,兰州市七里河区人民法院创新举措,加强专业化审判团队建设,充分发挥类案审理的示范引导作用,统一审判思路、审判模式、裁判方向和裁判尺度,以“个案”带动“类案”,着力提升案件质效。审判工作中高度重视涉农民工等群体性欠薪案件的审理,对劳务合同、追索劳动报酬等纠纷指定由巡回法庭进行专业化、集中化审理,加大简易程序适用率,对批量案件集中审理,提高当庭调解率和当庭履行率,切实将老百姓的利益放在心上,真正为劳动者提供优质高效的“一站式”服务,全力解决老百姓的“薪”事。

“线上调解+上门服务”

司法服务送到百姓“家门口”

“真没想到法官把调解书送到家门口,这次我一定会遵守约定,按期给人家支付拖欠的工资!”七里河区法院巡回法庭承办案件法官考虑到被告腿脚不方便,主动上门寻找被告签字确认时,被告不好意思地说道。

2015年,被告承包了兰州市七里河区某小区的墙体粉刷工程。原告跟随被告从事墙体粉刷工作,被告支付了一部分劳务费,剩余的8000元久拖不付。原告起诉后,承办法官多次采用“背靠背”“面对面”“电话确认”等方式调解,最终促使双方达成调解协议。

群众利益无小事,劳务合同纠纷看似很小,但该类纠纷背后却与农民工的“薪事”息息相关,关乎着农民工的切身利益。 

巡回法庭办案法官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在案件审理中坚持调解优先原则,利用线上调解、网上开庭开展网络诉讼服务,实现“数据多跑路,当事人少跑腿”,高效化解劳务合同纠纷,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并认真践行司法为民宗旨,在诉讼当事人有特殊困难时,主动提供“上门服务”,不断延伸司法服务触角,让诉讼当事人感受到司法温度。

“集中审理+当庭调判”

快捷高效解决烦“薪事”

王某诉某工程公司、某公司劳务合同纠纷案件等31个批量案件进入了诉讼程序。被告某公司承包了兰州市七里河区某小区建设工程,又将部分劳务分包给某工程公司,在某工程公司的代理人韩某的组织下对某小区三期及四期工程中的部分水电暖进行维修和安装,农民工王某等人作为劳务工参与施工。2021年,在某公司的要求下全面停止施工,工作期间产生的劳务费,因承包方和发包方互相之间推诿,导致多次索要后仍有部分拖欠,农民工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起诉至法院。

微信图片_20220920153029

近日,31名原告选派的代表来到七里河区人民法院,将一面写着“严格执法 热情服务”锦旗送到承办法官的手中,以表达内心的感激之情。

受理该批案件后,巡回法庭承办法官从保障权利人实现合法权益及化解矛盾的角度出发,多次通过电话与双方沟通协商,努力寻找双方矛盾化解的平衡点。案件采用集中审理,承办法官当庭组织调解,耐心疏导,反复向被告释明拖欠劳务工资需要承担的法律后果,更是从企业长远发展角度进行调解。经过反复沟通,最终促成王某等31人与被告达成调解协议,快捷高效解决了原告的“薪事”。

针对该类劳务合同纠纷,巡回法庭充分发挥劳务合同纠纷案件集中化、专业化审理的优势,对批量案件采用集中审理,并加大诉前调解、当庭调解的力度,着力提升案件审判质量和效率,依法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助力企业发展并促进企业合法用工。今年1至8月,受理劳务合同纠纷案件491件,结案360件,结案率为73.32%,简易程序适用率95.42%,调解率71.68%,撤诉率16.41%。

“网上支付+快速结案”

用最短时间全力维护劳动者权益

“谢谢法官,帮我们追回血汗钱!”近日,31名原告选派的代表来到七里河区法院,将一面写着“严格执法 热情服务”锦旗送到承办法官的手中,以表达内心的感激之情。

原来,在这起劳务合同纠纷中,31名原告与被告达成于9月30日前支付拖欠的劳务费的协议。法官的工作并没有随着结案而结束,承办法官持续关注案件后续进展情况,多次建议被告换位思考,理解农民工的困境,督促其遵守约定。被告在法官耐心劝说下,于8月10日通过网上支付方式,提前履行了调解协议约定的义务,农民工拿到了自己的辛苦钱。


此外,巡回法庭审理的张某诉某工程有限公司的6个案子,在开庭审理过程中,承办法官通过耐心细致地释法和劝导,被告认识到了自己拖延支付对农民工的影响,立即通过网上支付,当场付清了6名农民工的劳务费,原告申请撤回了对被申请人的起诉,劳务合同纠纷得以快速、稳妥解决。

七里河区法院积极落实“六稳”“六保”工作,继续保持涉农案件高压执行态势,不断加大执行力度和丰富执行举措,努力兑现当事人的胜诉权益,让农民工确确实实地拿到自己的辛苦钱。在案件的审理和调解中,注重对被告释法说理和教育引导,对事实清楚、标的较小的案件,督促被告能当场履行的尽可能当场履行,调解结案的尽可能提早履行约定,力争用最短时间全力维护劳动者权益,推动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筑牢民生底线。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