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脉式服务让企业安心经营
——甘谷县法院六峰法庭开启护企新模式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齐洪德
甘谷县人民法院六峰法庭地处六峰镇,毗邻全县经济发展核心区域——六峰工业园区,按照甘谷县法院党组的工作思路,依托“企业工作室”为民营经济提供优质的司法服务。9月14日,记者走进甘谷县法院六峰法庭,实地感受六峰法庭为企业把脉式服务,营造优质营商环境,打造服务企业新模式实况。
“把脉式”服务守护企业利益
“在签订买卖合同中,要注意不要按照对方提供的模板,谨防合同风险。”9月14日,甘谷县法院六峰法庭庭长赵建鸿等人走进六峰工业园区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赵建鸿就大家关心的买卖合同签订风险防范、合同履行中的注意事项等内容与企业职工进行了现场互动交流。
今年5月,甘肃大漠行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和浙江某服装公司签订合同时,因按照对方提供的格式性条款签订合同,没想到在运输途中货物造成破损,该公司因合同条款约定不明导致损失了几十万元。
在这之后,赵建鸿每次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中,都会特别强调如何预防合同风险,并在企业签订合同时为企业把关回避风险。
“以前在签订合同时不懂,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现在法院为我们把脉式‘服务’,我们签订合同更放心啦!”甘肃大漠行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维林由衷地说。
“企业工作室工作团队不定期走访企业,深入一线了解企业需求,为重点项目和相关企业提供更加精准、更具个性、更有成效的‘个性化套餐’,引导企业因案施策、高效解纷。”甘谷县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李兰介绍说。
与此同时,通过举办企业家座谈会,听取企业代表心声,广开纳谏之门,进一步找准服务保障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对征询到的意见建议建立台账,逐项整改。
今年以来,甘谷县法院六峰法庭共走访甘谷县千河源纯净水厂、甘谷平光玻璃工艺有限公司、甘谷县拓博建材有限公司、甘肃省大漠行商贸有限公司等企业,为企业解决法律问题。
“不教条”办案彰显司法温度
“如果不是甘谷县法院,我们的企业可能早就破产了,30多名员工也失业了。”9月14日,记者在甘谷县法院六峰法庭采访时,甘谷县某纸制品包装厂法人李某某由衷地说。
甘谷县某纸制品包装厂系甘谷县六峰工业园区企业,今年5月,静宁县一从事运输业务的个体户将甘谷县某纸制品包装厂起诉到法院。
原告静宁县从事运输业务的个体户与被告甘谷县某纸制品包装厂素有生意往来。2021年3月起至年底,原告为被告公司从静宁县至甘谷县运输货物、从天水市至甘谷县运输货物,累计欠付运输费104000元。
“此案涉及两家企业,不敢大意。”赵建鸿说,接到案子后主要考虑如何保护原告利益,又让被告企业能正常生产运营。
法官联系了原告公司了解利益诉求后,又到被告企业实地走访。法官了解到,2021年6月以来被告公司出现经营困难,现公司与某企业正在进行重组、合并事宜,资金链十分紧张。
“不能就案办案,紧紧盯着‘违约’两个字‘教条’办案。”赵建鸿说,耐心调解,释法明理,最终双方互谅互让,达成分期支付运输费的一致协议,为被告企业重组赢得了时间。
“该起涉企案件的审理,既保障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又避免了诉讼活动对企业营运的影响,在审理调解中宣传了企业依法营运的法律规则,起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李兰说。
今年以来,甘谷县法院六峰法庭通过“绿色通道”化解涉企纠纷34件,以调解方式结案26件,最大限度减少诉讼活动对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的影响,为企业发展营造法治化环境,确保企业在法治轨道上快速发展。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