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来回400公里的巡回审判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张萍
在距离卓尼县人民法院麻路人民法庭驻地两百公里的定西市岷县闾井镇闾井牧场,有麻路法庭辖区扎古录镇、完冒镇、尼巴镇近200多户“借牧群众”,他们长期在闾井牧场“借牧”。
近年来,“借牧群众”间的诉讼案件有所增多,作为当地的司法前沿阵地,麻路法庭定期前往闾井牧场开展巡回审判和法治宣传,通过在牧场“面对面”公开庭审的方式,减轻了牧民群众的诉累,实现了审理一案、影响一片的目的。
8月26日是麻路法庭干警预定前往闾井牧场巡回审判的日子。凌晨5时,法庭干警已做好此次巡回审判和法治宣传的准备工作,随即向闾井牧场出发。上午9时许,到达岷县闾井镇,闾井镇到闾井牧场还有30多公里未通车的路程,干警们只能背上干粮和相关材料徒步前行。
巡回审判途中。卓尼县法院供图
中午时分,干警们到达闾井牧场。一碗糌粑,一包方便面,就是他们的午饭。片刻休息,干警们来到了桑某的牧场。经过提前沟通,案件双方当事人桑某与拉某均在桑某的牧场等候。
2022年初,桑某从与其一起放牧的拉某处购买了3头牦牛,交付一个月后,其中一头牦牛死亡。桑某认为,该牛系拉某交付的病牛,因而拒绝支付牛款。拉某因此起诉桑某要求其按照约定支付牛款,双方当事人各执一词,经过庭前调解仍未达成一致意见。
“现在开庭……”随着一声清脆的法槌声响起,拉某与桑某买卖合同纠纷一案在闾井牧场公开开庭审理。庭审过程中,麻路法庭干警为双方当事人提供了藏语翻译,按照法律程序开始质证说理,附近放牧的数十名牧民群众现场旁听。经过法官的努力,在最后法庭调解中,双方当事人达成了调解协议。
巡回审判现场。 卓尼县法院供图
庭审结束后,麻路法庭干警向在场的牧民群众宣讲了《民法典》的合同编和婚姻家庭编相关内容,并发放了《民法典》及相关宣传资料。法条的余音在牧民中口口相传,法律的种子在草原上生根发芽……
“来回400公里跋涉,虽然辛苦,但能够圆满化解当事人的矛盾,都是值得的……”下午6时,麻路法庭干警收拾好东西,踏上了返程路途。
记者了解到,卓尼县法院麻路法庭辖区范围较广,农牧民群众居住分散,大部分牧民长期居住在牧场,发生诉讼案件后,由于交通不便,往往需要负担一定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对此,麻路法庭推出了“巡回审判+法治宣传”的便民举措,主动下沉乡镇、牧场进行现场办案,并在所行之处进行法律宣讲,减轻了当事人诉累,保障了群众合法权益,做到了审判普法两不误。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