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精准司法服务 护航企业健康发展
——嘉峪关法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综述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苗丰俊
“青天有鉴,司法为民”“捍卫法律尊严,维护群众利益”“司法公正为民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排忧解难助力企业发展”……办公室墙上挂着的一面面锦旗,是群众对嘉峪关市两级法院提升司法效能、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肯定。
今年以来,嘉峪关市两级法院坚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主动将法院工作融入到全市工作大局,多措并举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高效法律服务和坚强法治保障。
诉服窗口:畅通营商环境“第一关”
两级法院紧盯营商环境各项评价指标,以一流的诉讼服务“窗口”形象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完善立案登记机制,建立“一案一册”备查制度,截至目前受理各类案件952件。
深化诉讼制度改革,推进涉中小微企业、涉金融案件、重点产业链企业立案“绿色通道”,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强化诉前调解,提升司法效率,减轻企业诉累。不断健全集约化诉讼服务机制,完善诉讼服务中心的服务设施,基本实现办理各项业务“只进一扇门、只跑一趟路”的“一站式服务”目标。
司法鉴定:打好服务营商环境“精准牌”
把抓好司法鉴定质量与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相融合,今年上半年共办理司法委托案件150件,无一差错案件,鉴定报告采信率达到100%。做实“四三二一”(严把四道关口:司法鉴定“立案关”“入口关”“现场勘验关”“出口关”;练好三个基本功:法律基本功、鉴定基本功、调解基本功;强化两个公开:对选择机构、现场勘验等关键节点实行线上线下双公开,对非关键节点线上公开;用好一个平台:在线委托平台)举措,对相关案件建立快速通道优先办理。2020年司法委托在线平台运行以来,在线委托率达到100%,该项指标在全国法院质效指标考核中一直保持满分记录。
“链长+院长”:当好优化营商环境“护航员”
全市法院紧盯省市工作大局,精准贯彻《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在深入调研和思考的基础上,提出建立“链长+院长”协同创新机制,助力“2+6+N”重点产业链发展,助推“四强”行动的顺利实施。嘉峪关市中级人民法院先后与农业农村局、市工业园区管委会、文旅局、市工信局签署“2+6+N”重点产业链合作备忘录,“链长+院长”工作机制覆盖了全市80%以上的企业,推进这一创新机制落地见效,为链上企业提供精准司法服务。
强力执行:跑出优化营商环境“加速度”
8月26日,嘉峪关市部署开展为期3个月的优化营商环境“秋季攻坚”行动,行动将两级法院涉金融、民生、民营企业案件纳入专项行动重点,当日共传唤被执行人15人次,执行到位金额258.9万元。
两级法院坚持保企业、促发展的工作思路,通过信用修复“暖企”、优化服务“护企”、巧执纾困“助企”,努力为企业解难题、稳增长、促发展,全面提升执行工作服务法治化营商环境水平,努力促进社会经济平稳增长。创新涉企业案件执行信用惩戒措施,突出涉企被执行人信用修复工作,审慎采取信用惩戒措施。对有积极履行意愿和行为的企业,及时申请信用修复,在“失信库”中屏蔽失信企业或缩短失信时限。截至目前,已信用修复、屏蔽失信企业458家。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