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抓司法办案 服务经济发展
——静宁法院巧用“加减乘除”法优化营商环境综述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张小锋
近年来,静宁县人民法院坚持“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狠抓司法办案,服务经济发展,先后出台《优化诉讼服务十项举措》和《优化营商环境十项执行举措》,巧用“加减乘除”法助力优化营商环境,为全县经济发展贡献法院力量。
履行职能做“加法”
5月27日,静宁县法院民二庭庭长带领全庭干警实地走访建材有限公司,通过以案说法等形式帮助企业分析自身可能面临的合同纠纷、劳务纠纷、债权债务等法律风险,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对策和司法建议,以实际行动为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今年来,该院成立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关于提升优化营商环境评价指标的实施细则》《优化营商环境专项整改方案》等系列文件,明确了营商环境工作职责清单,树牢“人人都是营商环境,案案体现营商环境”意识。法官带案联系走访民营企业,建立健全定点联系、定期走访、判后回访等工作机制,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消除壁垒做“减法”
“在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中,对于经济确有困难的被告,若是能多些耐心调解,促成双方达成分期还款协议,对双方当事人都是好事……”6月6日,静宁法院威戎法庭通过“背靠背”的方式成功调解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实现“案结事了”。
为进一步强化对诉讼全流程的精细化管理,畅通涉企纠纷“绿色通道”,静宁法院组建速裁团队2个,深化“分调裁审”改革,落实涉企案件优先立案、优先送达、优先审理,让涉诉企业在案件办理过程中切身感受到“速度与温度”。同时,准确适用民法典关于不可抗力、情势变更、时效中止等方面的规定,全力维护合同效力,妥善处理涉民营企业相关纠纷,助力复工复产。
优化服务做“乘法”
“太感谢你们了,让我这么快就拿到了工程款,为我们这些外地来的打工人讨回了公道……”河南籍农民工张某在调解协议书上签字后,脸上满是笑容地感谢道。
静宁县法院充分发挥诉源治理功能,积极推动“欲成讼先调解”体制机制建设,不断完善多元化解矛盾纠纷和诉调对接工作机制建设,加强对多发常见类型化纠纷的源头治理、多元化解,力争法院诉讼案件受理数量出现实质性下降。通过“诉前调解+司法确认”模式,为当事人减少诉累,促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
纾困解忧做“除法”
近日,静宁法院执行干警上门走访服务企业了解到,一家企业涉及的执行案件结案后,互联网上仍显示该公司作为被执行人的信息,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执行干警随即为该企业进行认证注册与风险评估申诉,很快解决了这一问题。
静宁法院坚持公正文明善意执行理念,积极帮助暂时遇到困难、无故意逃避债务、规避执行的企业或个体户纾困解难,促进企业诚信履约。坚决杜绝超范围、超标的查封、扣押、冻结财产,严格规范纳入失信名单和限制消费措施,依法采用活封活扣、滚动解封、执行和解等措施,最大限度降低民事强制措施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