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法治之花”在基层绽放
——喜泉法庭传承“马锡五审判方式”探索司法为民新途径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张萍
景泰县人民法院喜泉法庭成立于2006年8月,承担着辖区内8.1万人的民商事案件审判和矛盾纠纷化解等基层社会治理工作。近年来,喜泉法庭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传承弘扬“马锡五审判方式”,将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司法作为法庭工作的重点,为辖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2019年以来经立案庭诉前调解过滤,分流至喜泉法庭的案件有1068件,审结1061件,结案率99.35%,服判息诉率96.36%,简易程序适用率94.91%,各项业务指标连续多年居全院各审判团队前列。
推进诉源治理
提升共建共治“凝聚力”
“非常感谢,要不是你们,我今年的损失就大了……”喜泉镇北滩村村民高某某握着法庭庭长韦性明的手激动地说道。
2021年12月16日,喜泉人民法庭大门口鞭炮齐鸣,十多名群众举着一面写有“公正执法 公道人心”的锦旗交到法庭干警手上。 景泰县法院供图
2021年3月,高某某的70余亩玉米受到周边6家砂厂沙尘污染,得到情况后法庭工作人员会同镇村干部、司法助理员赶赴现场走访调查,通过释法明理促成双方达成补偿协议,6家砂厂主动采取有力措施降低沙尘污染,并承诺给予高某某相应经济补偿。
为从源头预防和减少诉讼增量,喜泉法庭积极助推“无讼乡村、无讼社区”创建活动,通过“法官+N”工作模式,指导基层治理单位化解纠纷,着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新型乡村治理体系。同时,司法服务向一线下沉,主动融入县域社会治理共同体,加快推进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网格,院长联系乡镇、庭长联系行政村,引导当事人通过非诉方式解决纠纷,在辖区30%的行政村设立“法官联系点”,形成全方位、网格化、多部门解纷机制,服务群众从“最后一公里”缩短到“零距离”,人案矛盾得到缓解,诉源治理取得成效。
今年1至6月,全院共受理各类案件4810件,收案数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9.91%。
立足工作实际
打造司法为民“品牌力”
2021年12月16日上午,喜泉法庭大门口鞭炮齐鸣,10多名群众举着一面写有“公正执法、公道人心”的锦旗走进法庭,原来是法庭妥善化解了一起涉及3000亩耕地的种植合同纠纷案件,原、被告为表达感激之情共同为法庭赠送了锦旗。
记者了解到,喜泉法庭针对征地拆迁、项目建设、土地流转等矛盾纠纷,创新弘扬“马锡五审判方式”,积极打造“化解土地纠纷示范庭”特色品牌。
喜泉法庭积极探索调解规律,找准服务保障化解土地纠纷的着力点,先后制定《土地确权矛盾纠纷化解方案》《土地纠纷争议解决机制》《农村土地流转纠纷解决办法》,建立了顺畅的土地纠纷诉调对接工作机制。化解土地纠纷严格遵循必须实地勘查、必须查阅档案、必须走访调查、必须调解前置等“八个必须”原则,让公正便捷高效司法贯穿化解土地纠纷全过程。
同时,喜泉法庭主动参与党建引领“五治融合”行动,积极构建与基层党委政府联建、与村组网格联治、与调解组织联动、与行业部门联处的“四联互动”多元解纷体系,依托法庭主阵地开展诉前调解,通过指导调解、现场调解、专题培训,提升乡镇干部、人民调解员、司法助理员化解纠纷的能力。
近三年,喜泉法庭累计化解土地纠纷193件,成功化解20余起群体性纠纷,调撤案件占结案数的83%,基层干部群众对法庭工作的满意度不断提升。
坚持需求导向
增强司法便民“驱动力”
喜泉法庭针对管辖地域面积大、群众居住分散、外出务工人员多的特点,创新拓展“马锡五审判方式”,依托信息化建设成果,推动一站式向法庭延伸,构建集约高效、便民利民、智慧精准、交融共享的线上线下全流程诉讼服务,建立健全集“立、审、执”于一体的多元化诉讼服务体系,实现案件受理、审判执行、多元解纷、辅助事务一庭通办。
记者了解到,喜泉法庭管辖区域内的山区村社占行政村总数的63%,群众诉讼极不便利,为最大限度方便群众诉讼,法庭前移审判关口,深入田间地头、农家庭院灵活设立巡回法庭,开展巡回审判、公开宣判、以案说法等活动,着力解决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和难心事,促进农民群众“学法、信法、用法”。近三年,法庭累计巡回审理案件340余件,三分之一的案件通过巡回审判办理,实现了“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良好效果。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