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两级法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2022-08-15 10:21:52     来源:甘肃法制报

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撑起法治晴空

——兰州市两级法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纪实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张萍

今年以来,兰州市两级法院锚定打造“强省会司法先行示范高地、营商环境司法服务优选高地、固魂铸剑司法生态建设高地”“三个高地”建设目标,积极发挥司法职能,制定出台《关于服务兰州高质量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明确营造“十一个法治环境”,指导兰州全市两级法院明方向、理思路。,并以营造“十一个法治环境”为抓手,自觉扛起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政治责任,让资本敢于投资,让企业放心发展,为构筑现代产业新体系,重振兰州制造新辉煌提供优质的司法服务。

提升服务 助力企业发展

“没想到这么快就能立案,并且在法官的主持下还达成调解,法院的效率坚定了我们企业发展的信心。”一起企业买卖合同纠纷原告的法定代表人张某某在城关区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拿着调解书连连称赞。

记者了解到,为方便企业诉讼,兰州市两级法院充分运用智慧法院建设成果,特别是疫情期间,全面推行网上立案、跨域立案、网上庭审、网上调解、网上送达等线上服务举措,极大方便涉企当事人诉讼,让司法服务更高效,打造最优营商环境。今年上半年,全市两级法院网上立案16356件、跨域立案38件、线上庭审1670件、电子送达37238件。

(AqYE 配图 法院风采228期)_为(15517951)-20220815102830

       6月26日,安宁区法院干警走访辖区企业。兰州中院供图

对于进入诉讼程序的案件,推行立案、审判、执行“三优先机制”,开辟涉企诉讼“绿色通道”,推行涉企案件繁简分流,实行“简案快审、难案精审”,有效缩短办案周期。今年上半年,全市法院小额诉讼程序适用率18.6%,简易程序适用率85.2%,平均审限缩短12天,为企业实现公平正义“助跑提速”。

不仅如此,兰州中院还制定了《执行案件立案审查规范》《财产查控管理规定》,实行执行案件繁简分流、集约执行模式。积极开展涉金融不良资产案件专项清理,制定工作细则,办结移交案件124件,执行到位标的16.45亿元,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目标。

在及时兑现申请人合法权益的同时,坚持善意文明执行,慎用查封、变价等措施,确保企业生产经营、资金流通不中断,最大限度减少执法活动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坚决杜绝“办了一个案子,垮了一个企业”。上半年,全市两级法院受理执行案件30953件,执结15118件,结案率48.84%,执行到位金额34.43亿元。

纾困解难 激发企业活力

“有司法的护航,我们很安心。”兰州某新能源公司借款合同纠纷案被告在签收调解书后,为法院维护企业发展的有力举措点赞。

2020年,某能源公司向某银行借款5000万元用于生产经营,某新能源汽车公司为该借款提供担保。但受疫情反复等多重因素影响,某能源公司无力按时偿还借款本金。2022年6月,银行向兰州新区法院提起诉讼。

一边是受疫情影响后企业的复产复工,另一边是金融企业的合法债权。为了让某能源公司有足够时间偿还借款,同时保护银行合法权益,主审法官对该案进行调解,摆事实、释法律、明利害,最终促成双方达成一致调解协议。

今年,兰州针对两轮疫情突袭,中小微企业经营压力升高,与之相关的买卖合同、承揽合同、服务合同纠纷数量同比增幅较大的情况,全市两级法院打响了一场为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的司法保卫战。

对于受疫情影响产生的买卖、租赁、加工承揽、建设工程等合同纠纷,全市两级法院调整审判思路,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鼓励引导当事人维持合同关系或调整、变更协议内容。在适用法律上,综合考量疫情对不同行业的影响,合理确定各方责任。同时,对于企业因疫情影响迟延偿还金融借款的纠纷,审慎认定违约情形,积极促成当事人以展期、续贷或分期付款等方式化解纠纷,缓解企业融资难。

推行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在中国(甘肃)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成立知识产权纠纷诉调对接工作站,签署《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合作备忘录》,设立兰州知识产权法庭巡回审判点、兰州新区劳动者权益纠纷调解中心、消费纠纷诉前调解中心和榆中金融纠纷调解室,让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上半年,全市各类调解组织调解案件8245件,调解成功3305件,成功率40.1%。

多方联动 保护企业权益

某公司是一家外资投资的独资企业,是甘肃境内LNG加气站建设的运营企业,因资不抵债被债权人昆仑能源(甘肃)公司申请破产清算。

兰州中院立案后,查明该企业因经营陷入困境,停产已有六年之久,债权人利益无法实现,债务人无法退出市场,资产无法盘活。与政府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从指定管理人到裁定终结破产程序,历时6个月,完成了债权的确认及全部资产的处置变现。

记者了解到,为推动企业破产处置市场化、法治化,全市两级法院建立健全府院协调机制,联合税务、财政等职能部门共同化解破产案件中涉及的费用欠缺、税费减免、企业变更、信用修复等难题,降低企业破产处置成本;与中国银行合作,上线省内首个破产资金管理平台,大幅提升破产债权回收率。上半年,共审结涉企业合同纠纷、产权纠纷、破产案件等17648件。

除了发挥破产救治危困企业,提振市场信心外,全市两级法院还积极开展“扶企助企优环境”专项行动,引导企业把法律风险控制关口前移,实现从“事后维权”到“事先预防”的根本转变,将司法服务延伸到企业“神经末梢”。

兰州中院与甘肃证监局、甘肃证券期货协会召开座谈交流会,开展民营企业产权司法保护、金融债权保护、破产审判等专题调研,为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把脉问诊、建言献策。开展“诚信兴商宣传”和“法惠民企”活动,“点对点”“订单式”司法服务,指导企业防范化解各类风险。上半年,全市两级法院深入走访53家企业,提供60余次法律咨询服务,协调解决涉法涉诉问题近20个。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