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红色血脉 践行司法为民
——高台县法院宣化法庭践行“马锡五审判方式”纪实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 记者 张萍
高台县位于河西走廊中部,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也是一座红色历史文化名城。高台县人民法院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西路军精神,长期以来开拓创新、公正司法,充分发挥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为维护社会安定、人民安宁和乡村振兴提供着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近年来,高台县法院宣化法庭扎根乡村,深刻践行新时代“马锡五审判方式”,将“枫桥经验”融入诉前矛盾纠纷化解及案件审理执行之中,创新“一庭三所+”多元解纷机制,将司法工作与人民所盼紧密结合,谱写了司法为民新篇章。
矛盾纠纷线上调 一站式诉服显成效
“7起案件,足不出户在2个小时内就能解决,真是太方便了,谢谢你们!”宣化法庭调处的一起劳务合同纠纷案原告打电话感谢法官。
今年年初,宣化法庭接到苟某的电话称,苟某等7人受雇于杜某承接的建设工程,施工完成后,杜某分别向苟某等7人出具欠条一张,欠条约定的期限届满后,杜某仍未支付劳务工资,请求法庭追回劳务工资。
为减少当事人诉累,避免两地来回奔波,且因疫情影响出行不便,法庭随即安排在线立案窗口的工作人员与苟某电话对接,一次性清楚告知苟某在线立案需提交的材料并约好当天下午即可进行在线立案。立案后,法庭通过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在近两个小时的时间内,对受理的7件劳务合同纠纷案件予以调解结案。
2021年6月,高台法院宣化法庭将巡回法庭“搬至”村委会,就地开庭审理。高台县法院供图
这仅仅是宣化法庭调处案件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宣化法庭为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司法需求,推行人民法庭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中心一体化工作,紧紧围绕让群众“只进一次门、最多跑一次”的承诺,持续深化法庭信息化、智能化应用,全力推动智慧法庭建设,运用多种智能化网络平台,进行网上立案、跨域立案、电子送达、远程开庭、在线审判、在线执行等服务,实现全业务网上办理、全流程电子流转、全方位智能服务的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体系,有力地促进了辖区社会的和谐稳定,展现了人民法庭用实际行动践行“枫桥精神”、弘扬“枫桥经验”的新姿态。
“一庭三所”协调联动 构建多元解纷格局
今年5月下旬,郭某使用无人机、拖拉机为大田玉米喷施除草剂时,因药物随风漂移,造成邻近14户农户200多亩经济作物受到药害。事发后,宣化法庭迅速启动“一庭三所+”多元解纷机制,联合县农业农村局、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司法所和村委会干部进行现场调处,致使双方纠纷得以及时化解。
记者了解到,自2007年宣化法庭创建“一庭三所”联动工作机制以来,法庭深刻领会“枫桥经验”精髓,结合新时代“马锡五审判方式”,根据法庭工作实际,不断创新、转变理念,由一元思维向多元思维转变,充分认识纠纷产生原因的多样性,推动化解方式的多元化,有效整合各类非诉解纷资源,建立“信息共享、隐患共查、风险共防、矛盾共解”的联动合作机制,推动矛盾纠纷化解由法庭“兜底包揽”向党委政府主导、“一庭三所”协调联动、多方力量共同治理转变,实现多元融合、共治共享。
巡回审判进乡村 以案释法接地气
2021年6月,蔺某、陈某均为雇主马某在其耕地拔孜然。中午下班时,蔺某搭乘陈某的电动三轮车回家,途中三轮车侧翻,造成蔺某颈椎骨折。经了解,陈某丈夫身患残疾,需要有人照顾无法到庭参加。为减轻当事人的诉累,本着司法为民的原则,法庭决定采取灵活便利的巡回审判方式,主动走出法庭,将法庭“搬至”被告所在村村委会,就地开庭审理。
巡回审判是拉近群众距离、践行司法为民宗旨的有效实践。宣化法庭管辖宣化镇、黑泉镇、罗城镇、骆驼城镇农业开发区北片区及盐池工业园区,共49个行政村、人口5.2万人。其中罗城镇及盐池工业园区,距离远,交通条件差,人民居住分散,这些乡情民情给老百姓的诉讼增加了不便。
宣化法庭立足实际,实现“以法庭为中心”向“以群众为中心”转变,做到了开庭到农村,调解到农村,宣传到农村,调研到农村。以巡回审判车、巡回办案点为载体,采取定期开庭与定点开庭相结合、巡回开庭与就地办案相结合的方式,选取相邻、家事、借贷、土地类纠纷中较为典型的案件进行巡回审理,以审代训为村民讲了一堂堂法治课,从源头提升了村民的守法用法意识。近两年来,共开展各类法律培训20场次、培训人数近5000人,巡回审理案件68件。
在红色精神的传承和引领下,宣化法庭始终秉持司法为民的宗旨,深入纠纷一线、践行为民初心,积极弘扬“马锡五审判方式”,最大限度采取非诉和多元手段化解矛盾纠纷,以群众听得懂、看得见、易接受的方式参与基层治理,充分发挥着基层法庭的光和热,有力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