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司法插上智慧的翅膀 ——我省智慧法院建设综述

发布时间:2022-08-08 15:57:31     来源:法治甘肃网

为司法插上智慧的翅膀

——我省智慧法院建设综述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张萍

“谢谢法官,没想到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案子就有了结果……”8月3日,高台县人民法院南华人民法庭通过“云上法庭”高效调解了一起买卖合同纠纷,。该案自立案到送达结案文书用时不到1个月,这得益于当前智慧法院的建设工作。

  近年来,全省智慧法院建设实现了由分散部署向云化聚合的转变,高院统“建、管、维”,中基层法院重“用”,全省应用软实力显著增强。2021年,省高级人民法院联合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完成了《甘肃法院信息化建设五年发展规划(2021-2025)》编制,为“十四五”信息化发展明确了目标任务和发展路径,指引全省智慧法院向4.0时代迈进。

  2021年全国智慧法院建设评价报告显示,全国32家高级法院及辖区法院的智慧法院建设指数在90至100区间段有5个,占比15.3%,甘肃法院我省智慧法院建设指数为91.19,居于全国智慧法院建设前5名。

“一站式”智慧诉讼服务,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出行不便怎么立案?出席庭审困难怎么办?发生事故寻找司法鉴定机构难怎么办?

对此,我省大力发展“互联网+诉讼”,构建以12368热线、移动微法院、调解、送达、保全、鉴定、信访、安防等十大信息系统为核心的“一站式”智慧诉讼服务平台体系,形成以电子诉讼为核心,集“厅、网、线、巡”于一体,功能互补、协同高效的智慧诉讼服务新格局。

2022年一季度,全省12368热线受理各类来电19754件,网上立案13911件,网上缴费57354笔,网上调解29600件,网上开庭4158场次,通过全省11个集约送达中心送达案件17563件,有效降低了工作成本、提升了工作效率,真正做到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切实减轻了群众诉累。

记者了解到,我省法院在线诉讼服务(原甘肃移动微法院)注册用户突破10万,“在线法院”新模式被全省群众所接受和熟知,真正实现了纠纷化解服务就在群众身边。立案辅助系统实现了对法院案件管辖范围的智能检索,对虚假诉讼、滥诉、涉众等诉讼行为的主动识别能力,提升了立案质效。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和深度应用、法信智推等审判执行智能辅助系统在全省广泛应用,为法官提供案例检索、量刑参考、知识管理等服务,实现了从检索、研判到报告生成的辅助工作闭环。

数据价值赋能司法管理,实现“数据向上集中、服务向下延伸”

目前,全省法院已建成的新一代司法大数据平台与最高法院大数据实现平台对接,随着全流程网上办案的稳步推进,全省法院通过使用统一工作桌面(法官工作平台)和OA协同办公系统,确保了信息全面、准确、及时、便捷录入,实现了全网数据自动生成保存,为办案新常态提供助力,真正实现了“数据向上集中、服务向下延伸”。

记者了解到,通过应用自动分案系统随机确定承办法官,打通了民事审判案件受理通道,进一步强化了司法监督。深度应用案件评查管理系统,从案件的实体、程序、信息规范等多维度对文书、卷宗进行评查,进一步提升办案质量,有效促进司法审判更加规范。

同时,建设大数据智慧画像系统,实现了对案件“人、证、事、法”多维度分析,通过可视化、精细化指标实现了对社会治理、审判执行和诉讼服务运行情况的分析评估和精准调控。建成智能审务督查系统,将全省科技法庭、诉服中心、羁押室、安检通道、立案大厅等重点场所全部纳入监管,解决了审务督查覆盖面不足的问题,满足了“随时听、随时看、随时查”的管理需求。

构建防御体系,实现安全保障集约高效

随着全省智慧法院建设的不断加快,为保证功能与操作的稳定性,全省法院大运维中心通过统一建设、集中管控、整体运维、全省共用,为全省各类信息系统提供运维服务,大幅减轻了中基层法院的工作压力。

依托可视化质效运维平台,以全景视图可视化展示各级网络连通性、基础设施、应用系统、数据资源、信息安全的总体态势,定期发布全省法院信息化运行报告,为全省法院审判执行、基础设施、行政管理等各类信息系统提供运维服务。以云平台为核心,按照等保三级标准,全面强化网络安全体系建设,构建基础安全防护、动态防护和能力传导三道防线,强化边界防护、入侵防御、安全隔离交换、行为管控、行为监测等能力,建成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系统和安全态势检测系统,全面提升法院专网安全防控手段和风险行为态势感知能力。

记者了解到,随着我国迈入“十四五”新发展阶段,省高院将统一谋划部署,按照“高标准定位、高起点谋划、高水平建设、高效益检验”的要求担起建设的统领作用,组织全省法院信息化建设迈入以“一脑、一网、一平台”为主要内容,包含基础设施、云网架构、智慧大脑、数据中台、协同系统、安全体系、质效运维七个方面具体工作的甘肃智慧法院4.0版,不断推动智慧法院建设上新水平。

责任编辑:贝昕瑞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