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司法服务让企业吃上“定心丸”
——张掖市两级法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纪实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张萍
“本以为没有希望了,没想到在办案法官的坚持不懈努力下,为我追回这笔制种款。”今年6月8日一大早,张掖某农业科技公司负责人将一面锦旗送到张掖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法官的手中,表达深深的感激之情。
近年来,张掖市两级法院牢固树立“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准确把握企业需要,在审判和执行上不断发力,持续为优化法治营商环境注入司法新动能,让企业吃上“定心丸”。
今年上半年,张掖市两级法院共受理涉企执行案件5703件,执结3161件,执行到位标的2.4亿元,为张掖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强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突出“快”字,执行有力度
快速兑现执行申请人合法权益,设身处地、因企制宜、刚柔并济推进执行工作,一直是张掖中院优化营商环境的坚定理念。
张掖某农业科技公与山西某种业公司涉诉金额1046.7万元种植回收合同一案,被告山西某种业公司不服张掖中院一审判决,向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后,省高院维持原判。判决生效后,仍未按期履行判决,张掖某农业科技公司今年5月向张掖中院申请强制执行。
该案自立案以来,因执行标的额较大、双方都是民营企业,涉及申请执行人众多利益等因素,张掖中院将该案作为重点攻坚案件进行办理,指派专人跟踪督办,经过法官多番努力,多次组织申请人与被执行人到场协商、座谈,最终双方达成共识并签订协议,山西某种业公司于6月2日支付了拖欠的制种款,法院对其被查冻账户及时解封,有效保障了企业的正常运转。
突出“惠”字,司法有精度
当好企业高质量发展“护航员”,以惠及企业的务实举措,不断做精做细司法保障,张掖市两级法院一直在探索中前行。
甘肃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临泽支行因杨某等六人不按期偿还购房贷款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贷款人及担保人履行合同义务。临泽县法院优化营商环境法官工作室法官接手案件后,第一时间仔细查阅了案件材料,发现3起案件案情类似,双方当事人对案件事实并没有异议,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但部分被告在外地务工,因疫情原因不能到庭参加诉讼。承办法官积极与双方当事人沟通协商,通过多元调解平台进行网上开庭,尽量减轻当事人诉累,最终,3起案件当事人均达成和解协议。该3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从立案到审结,平均办案天数为18天。
为更好地化解涉企纠纷、服务营商环境,给企业和市场主体提供优质快捷的司法服务,今年4月,临泽县法院在临泽工业园区成立优化营商环境法官工作室,主要对涉及园区内企业的案件及时受理、调解、审判、执行,对园区内企业提供诉讼指导、法律咨询等方便、快捷的司法服务。自法官工作室成立以来,共受理涉企35件,执结18件,执行到位金额320325元。
突出“亲”字,服务有深度
“让企业把法律风险控制关口前移,实现从‘事后维权’到‘事先预防’的根本转变,是法院司法服务的理念。”张掖中院副院长袁建银多次在座谈会上说。
今年6月,张掖中院编写《民营企业常见法律风险防范指引手册》,从合同签订履行、公司治理、知识产权、企业用工、行政管理、案件执行等六个环节提示防范法律风险,并对民营企业如何规范经营、避免纠纷,如何正确起诉、应诉以及妥善保存证据提出具体建议。目前,该手册已向各县区法院、部分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发放,受到一致企业管理人员好评。
近年来,张掖市两级法院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三进三问三查”活动,开展“法官访百企解难题”“企业家座谈会”等活动,着力打造亲商爱商护商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帮助企业增强抵御风险能力,为企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