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源:有效减少涉金融不良资产案“增量”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孙涛 通讯员 杨雄 侯建清
今年以来,渭源县人民法院通过从主体、机制、服务三个维度做“加法”,有效减少案件增量,推动了涉金融不良资产清收处置工作高效率、高效能、高效益开展。截至目前,共登记受理涉金融不良资产案件202件,其中诉前化解140件,司法确认123件,诉前化解率达到69.3%,诉前共化解涉不良资产案件涉案标的8229.01万元。
凝聚合力——“人民法庭+属地乡镇”
渭源县法院在收到涉金融不良资产案诉讼材料后,经立案庭、人民法庭综合研判,对于案件事实清楚、法律关系明确,达成调解的可能性大的案件。立案庭或人民法庭立即与属地乡镇联系对接,确定专人负责联络。同时,属地乡镇积极发挥社会综治网格员作用,确保法庭能够及时、准确联系到当事人。
前移关口——“诉前调解+司法确认”
案件导入诉前调解平台后,渭源县法院特邀调解员认真梳理案件,针对个案情况,分类施策。对暂无还款能力的当事人积极引导达成调解协议,并现场申请司法确认;对有能力还款的细心劝导,联系属地乡镇及时掌握政策,提供还款计划,疏通当事人“堵点”,积极主动还款;对无法联系的案件导入办案系统快立、快审、快执。
服务升级——“线上调解+线下调解”
渭源县法院对外出务工、路途遥远或其他原因无法到庭的当事人,充分应用人民调解平台,通过线上音视频方式开展调解;对能够到庭的当事人及时进行线下调解,尽最大努力通过司法服务升级做“加法”,给矛盾纠纷做“减法”。
4月20日,在银川的原告张某通过“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微信小程序向渭源县法院北寨法庭提交立案申请,北寨法庭在征得原告同意后,委派特邀调解员进行诉前调解。调解员在了解到原、被告无法到庭参加调解,为及时定分止争,在法庭工作人员的指导下,特邀调解员利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行了音视频在线调解。经过法庭工作人员和特邀调解员耐心细致地释法明理,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特邀调解员随即生成电子调解协议书后推送原、被告进行电子签名确认,指导双方线上申请司法确认。当天法院确认后通过电子送达平台向双方当事人送达法律文书。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