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种子法庭”特色牌 开出“分类施策”治理方
——甘州区创新方法形成社会治理新格局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张瑞军 通讯员 赵杨
近年来,张掖市甘州区着眼矛盾风险复杂化、区域形势差异化等特点,创新构建“1+4+6”工作方法,围绕城区、城郊乡镇擘画两个社会治理同心圆,立足绿色种子产业、红色资源打造两个片区社会治理综合体,形成了整体推进、对症施治、分片施策、富有甘州特色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一张图”创新谋划 推进社会治理“更强动力”
“结合多年的工作,我深刻意识到各类矛盾纠纷的化解、案件执行等工作仅仅依靠法院单方力量是无法解决的,区委政法委牵头实施的‘1+4+6’工作法是对社会治理体制机制的有益探索,对有效整合政法系统力量、聚力解决社会治理隐患顽疾,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甘州区人民法院院长王宏荣说。
甘州区强力推进市域社会治理,推行法检公司“四长”+片区党委+产业振兴+社会治理模式,“四长”联席会商、包片领导与辖区党组织书记定期“碰面”,通报涉诉案件数量特征、信访动态、互通稳定形势成为新常态。党委“一条线”引领,片区“6个点”齐用力,全区社会治理“一张图”绘到底。
“多点位”系统培育 打出社会治理“特色品牌”
今年4月19日,甘州区人民法院西郊法庭联合乌江镇综治中心、司法所,委托特邀调解员圆满化解一起13户群众为原告的涉土地纠纷案件,既保障了原被告合法权益、减少了诉累,也为辖区制种企业解决了难题,得到群众的好评。
西郊法庭法官提前介入,与乡镇“两所一中心”人员共同化解制种土地纠纷(2022年5月7日拍摄)。新甘肃·甘肃法制报通讯员 朱泽林 摄
今年,甘州区委政法委聚焦种子安全、涉种合同规范、企业保护等风险问题,打破镇域壁垒,实施“连片作战”,确定甘州区法院院长包抓联系乌江、明永等6个乡镇,同时成立片区党委,增强凝聚力。在片区党委下设综治中心牵引,“一庭两所”等单位联动,对种子产业片区实施精细化治理。
“建立涉种纠纷‘3+1’快速解纷、涉种案件‘三专一执’和纠纷立审执‘绿色通道’等六项常态化机制,设立4个巡回审判点,开展‘一企一法官’结对联系……”西郊法庭通过构建“4456”工作体系,倾心守护农业“芯片”,很好地护航了全区种子产业健康发展。
今年1至5月,西郊法庭涉种案件非诉解决占74%,成功率80%,诉讼数量、化解周期持续低位运行,法官人均办案同比下降10%。与此同时,西郊法庭也因工作业绩突出和为种子产业发展做出贡献,被当地群众称赞为“种子法庭”。
记者了解到,近几年,甘州区不断推进“枫桥经验”在基层法庭、派出所、司法所落地生根,由“盆景”亮点带动,逐步形成了社会治理的“风景”。
“六个一”力量下沉 化解社会治理“末梢隐患”
“‘送法上门’‘普法赶集’‘心理沙龙’等活动有序深入开展,社会治理实现共建共治共享格局。”今年以来,甘州区政法系统结合“三进三问三查、保稳定促发展惠民生”活动,推行“一村(社区)一法官、一检察官、一民警、一法律顾问、一人民调解员、一心理辅导员”工作机制,下沉72名法官、19名检察官、184名民警,从村社干部、“老支书”“乡贤能人”等群众中推选了238名人民调解员,成立“个人调解室”;推选59名法律顾问、50名心理咨询师进村入社服务群众,“六个一”团队人人一块“责任田”、个个都有“任务单”,横向助力三级综治中心工作有序高效开展,纵向成为政法各单位落实工作的有力抓手。群众手持“便民卡”,加入“服务群”,便可享受优质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务。
“以前,我们调解矛盾纠纷时,因为不具备专业法律知识,说服力也不强。现如今,联村法官、检察官、民警、法律顾问给出的司法建议,群众都认可也会听,大大提升了调解实效。”甘州区靖安乡综治中心主任曹海峰深有感触地说。
“智能化”科技赋能 实现治理成效“提档升级”
近年来,甘州区不断致力于政法服务智能化支撑体系建设,加速数字政法在基层的延伸、拓展、利用。
在西郊法庭等基层单位设置了案件查询、诉状生成等自助设备,实现涉种纠纷调解、立案、送达、司法确认、审理全流程“在线”办理,案件办理驶入“快车道”。在靖安乡等乡镇(街道)利用APP小程序,通过基层网格员上传信息,形成大数据对比分析,为基层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依据。“云广播”“一键报警”等功能一应俱全,遇到突发状况能立即启动相应预警处置机制,做到快速反应、有效处置。在区综治中心,依托平安甘肃信息化支撑管理平台和110指挥中心等平台,构建智慧政法“大脑”,实现了“全领域感知风险、信息化辅助决策、一体化联动指挥”,全区社会治理实现精细精准、智慧智能。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