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司法为民更接地气
——清水县法院传承马锡五审判方式工作综述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齐洪德 通讯员 王浩东
近年来,清水县人民法院大力弘扬马锡五审判方式的新时代价值,努力传承马锡五审判方式精髓,深入践行“一刻也离不开群众”这一红色司法文化精神内核,把马锡五审判方式落实到新时代法院审判、执行、司法改革工作全过程,不拘泥于形式而注重办案实效,极大促进了各类矛盾纠纷的有效化解。
司法服务举措不断优化
坚持便民利民是马锡五审判方式的出发点。清水县法院在传统司法便民利民服务的基础上,利用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果,加强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和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建设。通过诉讼服务大厅、12368诉讼服务热线等多种渠道,为当事人提供诉讼服务。开通并实施甘肃移动微法院网上立案、跨域立案、网上缴费等工作。近三年来,组织干警信息化培训72人次,网上立案124件,跨域立案48件,“家门口起诉”新模式逐步建立。深化裁判文书、审判流程、执行信息和庭审直播“四大公开平台”建设,让人民群众以看得见的方式感受到公平正义。探索“云上”办案新模式。依托智慧法院,优化在线庭审服务,全力保障特殊时期人民群众诉讼服务需要,2019年以来,云上法庭审理各类案件225件,做到战“疫”防控不松懈,审判执行“不打烊”。
民生司法关怀持续加强
践行司法为民是马锡五审判方式的立足点。清水县法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践行司法为民理念,让“法官多走路,群众少跑腿”。出台《清水县人民法院关于加强巡回审判若干意见》,积极开展巡回办案工作,到炉边炕旁、田间地头解决矛盾纠纷,妥善审理赡养、抚养、农民工追索劳动报酬、农村建房施工合同等涉民生案件,做到快立快审快执。近三年来,每年巡回审判办理案件数占受理案件数的30%左右,全力减轻当事人诉累。同时,积极开展“一庭一品”创建活动,红堡、白驼、金集人民法庭先后创建“绿色生态法庭”“移动法庭”“乡村综合治理法庭”三个特色法庭品牌,为服务保障县域社会和谐稳定、推进乡村振兴、提升基层治理能力贡献人民法庭力量。对涉困难弱势群体案件,清水县法院实行诉讼费减缓免制度,累计减、缓、免交诉讼费20.22万元,为符合条件的刑事被告人指定辩护律师102人(次)。设立执行救助专项基金,共发放执行救助资金178.52万元,充分体现司法人文关怀。
多元解纷机制逐步完善
注重与时俱进是马锡五审判方式的着力点。清水县法院既从严掌握法治要求,又强化德治导向,在法德并举中推动纠纷的化解。联合县司法局、县妇女联合会成立家事纠纷联合调解工作室,近三年来,调解家事纠纷案件412件。联合县司法局成立诉前调解委员会,调解各类案件355件,全力将纠纷化解在诉前。挂牌成立清水县金融纠纷调解中心,建立金融纠纷排查和预防机制,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调解各类金融案件14件。同时,积极探索“法庭+镇村组织”调解新模式,充分发扬新时期枫桥经验,高度重视与镇村调解组织的沟通互动,高效化解矛盾纠纷,有效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