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出帮办实事组合拳彰显司法为民新气象
——全省法院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纪实
“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全省法院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按照省高级人民法院制定的《全省法院“为群众办实事、为基层解难题”工作方案》,推出9个方面30项司法便民利民举措,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走深走实、落到实处。
聚焦“便民诉”提供优质服务
“真没想到,现在不去法院就能通过手机立案,真是方便了老百姓打官司。”一位当事人在榆中县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立案后激动地说。
全省法院加快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实现了诉讼服务事项100%在线、人民法院调解平台100%应用、跨域立案100%覆盖,为当事人提供低成本、高效率、多样化的“菜单式”服务。
今年1月至9月,全省法院网上申请立案52824件,跨域立案2504件,在线办理保全案件3365件,保全担保案件3300件;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入驻调解组织1505个、调解员2020名,调解案件75474件,调解成功率65.22%。嘉峪关市设立关城景区巡回办案点,酒泉市实行“一号通办”,最大限度方便群众诉讼。
聚焦“解民忧”畅通信访渠道
在全省法院建立人民法院网上申诉信访平台,接收办理在线申诉案件23件,让人民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在线完成申诉信访登记。开展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大排查、大化解行动,梳理出符合要求的241件重点涉诉信访案件,全部实行领导包案,落实“三包一保”,并明确责任人和承办单位,提出化解期限,建立工作台账,认真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切实解开群众“心结”。
聚焦“兑民利”加大执行力度
从2021年9月下旬至12月底,省高院部署在全省法院开展“整治顽瘴痼疾优化营商环境、开展执行领域突出问题集中整治”专项执行行动,重点整治执行领域十大突出问题。
全省法院不断巩固深化“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成果,今年前9个月,共执结案件121014件,到位金额18.52亿元;其中执结涉民生案件3464件,到位金额0.75亿元,累计发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3.2万余例,限制高消费7.7万余人次。实质化运行“智慧执行”APP移动办案平台,让人民群众更深入、更直观、更全面地了解、参与、监督执行。武威法院开展“久执未果执行案件大攻坚”、白银法院开展“涉民生执行专项行动”、庆阳法院对涉民生案件实行“五定一包”措施,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司法获得感。
聚焦“纾民困”精准司法救助
“谢谢你们送来的救助金,让我对生活又充满了希望……”2021年4月9日,环县法院执行干警驱车来到樊家川乡郭某某的家中,为其送去了15.5万元的司法救助金,郭某某握住执行法官的手激动地说。
全省法院积极开展“精准救助、联动救助、上门救助”三项司法救助行动,今年1月至9月,全省法院决定司法救助案件196件,救助人数242人,发放救助金808.3万余元;对严重伤残、高龄老人等弱势救助群体上门调查核实、发放司法救助金25万元,对因案致贫、因案致残、因案辍学等符合国家司法救助条件的困难群众应救尽救,发放司法救助金722.6万余元,最大限度体现司法人文关怀;全省法院为弱势群体、因疫情涉困企业减免缓交诉讼费1011.5万余元。
聚焦“助民企”优化营商环境
2021年4月,张掖市法院的员额法官分别深入70余家企业进行实地走访调研,通过与企业家面对面交流,主动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着力解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今年以来,省高院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召开优化营商环境推进会、制定工作方案,推出7个方面27项具体措施。建立院企联动机制,省高院领导联系企业27家,主要负责同志深入各企业,倾听需求、纾困解难。召开优化营商环境企业家座谈会,全面认真梳理意见建议,不断改进和完善工作。加大产权保护力度,执结党政机关、国有企业拖欠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债务案件115件,到位金额22152万余元。兰州、甘南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金昌、平凉为中小微企业开辟立案“绿色通道”;张掖、临夏开展“百名法官进百企解难题”活动;定西中院开展“涉案款物专项清理处置行动”和“涉民营企业积案集中攻坚行动”……让企业家专心创业、放心投资、安心经营。
聚焦“保民安”依法打击犯罪
“以高额返息为引诱,要求被害人在非正规渠道下载投资平台软件并汇入款项作为投资……”2021年6月,兰州市西固区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一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
今年以来,全省法院依法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新型违法犯罪,出台指导意见,举办法、检、公、律一体化培训班,加大打击力度。推动扫黑除恶常治长效,今年1月至9月,审结一审涉黑涉恶案件28件,追缴、没收违法所得执行到位12.41亿元,财产刑执行到位0.31亿元,针对涉黑恶案件共发出司法建议59条,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为依法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从2021年3月开始,我省法院陆续在45个人民法庭挂牌设立少年法庭,进一步畅通未成年人维权通道。坚持保护生态就是改善民生,持续优化生态环境司法保护“甘肃模式”,建立10个生态环境司法修复基地,在重点林区和牧区设立6个环境资源审判便民巡回服务点,用司法手段保护绿水青山。
聚焦“惠民生”助力乡村振兴
“你们帮大家伙要回了33万元的种植款,真是太感谢法官们了!”2021年7月,景泰县法院成功调处了一起拖欠53户农民33万元玉米制种款长达近3年之久的种植回收合同纠纷案。
聚焦乡村振兴任务要求,省高院制定服务乡村振兴司法保障意见,加大审判指导力度。各级法院充分发挥人民法庭服务乡村振兴的桥头堡作用,通过审理涉农案件,助力农村改革发展,促进文明和谐平安乡村建设,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兰州、平凉开展了“助力乡村振兴,保障春耕生产”活动;陇南中院帮助帮扶村小学搬迁、助力梦想启航……截至今年9月,省高院及直属法院党员干警为群众帮办实事458件。
聚焦“入民心”深化以案释法
今年5月10日,兰州铁路运输中级法院法官赴甘肃警察职业学院大砂坪校区高级警官培训中心,为全省公安机关专职法制监督员培训班授课。
5月21日,省高院少年法庭联合西固公安分局临洮街派出所、西固区司法局柳泉司法所、甘肃玉榕律师事务所共同前往西固区兰州慈爱实验艺术职业学校,为该校师生带去了两场精彩的法治专题讲座。
今年以来,全省各级法院广泛开展“千名法官进万家”系列活动,有1400余名法官深入机关、乡村、社区、学校、企业、军营开展普法宣传活动320余场次,举办“公众开放日”225场次,召开新闻发布会48场次,发布典型案例421个,开展庭审直播5.2万余场次,公开裁判文书10.5万余份,助力提升全民法治素养,让法治精神深入人心。其中,省高院及直属法院深入高校举办庭审观摩、法律专题讲座35场次,赢得了广泛好评。(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李洋)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