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高院在临夏扶贫点开展2020年“天平助学金”捐助活动掠影

发布时间:2020-10-14 10:26:34     

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因贫而失学

——省高院在临夏扶贫点开展2020年“天平助学金”捐助活动掠影
 

  “助学金是对我完成学业的大力支持,减轻了家庭负担,真切感受到了省高级人民法院对我们贫困学生的关怀和鼓励,我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就读于临夏县中学的杨旭光在拿到省高院为其发放的助学金时,感慨万千地说。

  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10月12日,在第七个国家扶贫日即将来临之际,省高级人民法院在临夏县尹集镇大滩村举行教育扶贫2020年“天平助学金”捐助仪式。省高院、林区中院、甘肃矿区法院、临夏县委相关负责人,以及受资助的部分学生、家长代表共300余人参加了捐助仪式。

  “作为帮扶临夏县的省直组长单位和唯一的省级帮扶单位,省高院党组始终把脱贫攻坚帮扶工作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来抓,把帮扶工作和审判办案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持续深化‘六大扶贫行动’,围绕党建扶贫夯实基层基础,围绕精神扶贫做好思想脱贫,围绕法治扶贫化解矛盾纠纷,围绕消费扶贫拓宽增收渠道,围绕技能扶贫增强致富能力,围绕教育扶贫消除贫困代际传递,临夏县历史性实现了控辍保学清零的目标,有效提升了贫困村和贫困家庭的自我发展能力,发挥了教育扶贫在脱贫攻坚中的基础支撑作用。”在捐助仪式上,省高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陈天雄指出,教育扶贫承担着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历史使命,是“两不愁三保障”“五个一批”的重要内容,是脱贫攻坚的长久之策。要深刻认识教育扶贫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补齐教育短板和弱项,保证适龄学生依法接受义务教育,办好每一所学校,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位学生。要帮助贫困家庭子女接受教育,增强贫困群众造血功能,不让一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失学、辍学,确保教育脱贫“一个都不少”。

  陈天雄在讲话中对受到资助的同学们寄予殷切的希望,勉励他们要把党和政府的深切关怀、社会各界的真心关爱,转化为立志成才、感恩社会的强大动力,珍惜宝贵的学习机会,勤奋学习,以只争朝夕的精神顽强拼搏,掌握过硬本领,以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学好新知识、掌握新本领、增长新才干,努力成为学业精深、德才兼备的有用人才。

  “我们不能选择自己的出身,但可以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生在这个时代非常幸运,省高院的助学金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帮助,也是精神上的鼓励和心灵的慰藉。资助是希望,更是鞭策,我将更加努力的学习,用真情回报社会,传递爱心。”作为受捐助的学生代表,就读于西北师范大学法律专业的大沟村学生马学忠激动地说。

  受助学生们纷纷表示,省高院的助学活动让他们倍感温暖、备受鼓舞,也坚定了他们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心。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一定会牢记党和政府、社会各界对贫寒学子的关心关爱,心怀感恩、努力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同时,为表达感谢之情,围场村党支部书记高自孝和已经从天水师范学院毕业的学生张国祥代表全体受助家庭向省高院赠送了写有“捐资助学献爱心,扶贫帮困送真情”“高院帮扶显真情,天平助学暖民心”字样的锦旗。

  据介绍,此次“天平助学金”捐助仪式是省高院帮扶临夏县以来连续第三年开展的捐资助学活动。为把教育扶贫做好做实做出成效,省高院专门制定教育扶贫“天平助学金”补助办法,积极扩大资助对象覆盖面,把帮扶“两镇八村”的大学生以及大、中专和高中阶段学生全部纳入资助范围,按照每学年一本院校学生5000元,二本院校学生3000元,大专、高职院校学生1500元,中专学生和高中生100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三年来共资助贫困学生743人次,发放助学金将近120万元,减轻了贫困群众教育支出压力,确保贫困学生“入学不少一人、资助不漏一人”,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真正兑现“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失学,不让一户家庭因学返贫”的承诺,有效提升了教育扶贫在扶志、扶智中的核心作用,为高质量脱贫注入了内生动力、打下了坚实基础。(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李洋)

责任编辑:韩小月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