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施策 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陇南法院为经营主体健康发展注入法治动能
法治甘肃网讯(新甘肃·甘肃法治报通讯员 祁龙飞)近年来,陇南市两级人民法院将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作为服务全市发展大局的重要抓手,通过系统谋划、精准施策、改革创新,持续为各类经营主体健康发展注入法治动能。
构建协同联动新格局
陇南法院坚持高位推动,将优化营商环境列为“一把手”工程,制定《行动任务清单》,将宏观目标细化为10项重点任务、118条具体举措,建立起权责清晰、闭环管理的工作机制。
同时,深化“府院联动”机制,与自然资源、市场监管、知识产权等十余家单位紧密协作,在破产容缺受理、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等领域实现突破,共同构建“前端预防、中端调解、后端审判”的全链条纠纷解决体系。打造“法院+综治中心+N”多元解纷体系,吸纳近300家基层单位、调解组织和数百名调解员入驻平台,推动大量涉企纠纷化解于萌芽。
今年上半年,全市法院通过调解成功化解涉企纠纷4000余件,调解成功率超过60%,有效降低了企业诉讼成本。
筑牢公平正义硬支撑
陇南法院创新构建“123”审判管理模式,将办案核心指标与营商环境评价指标有机衔接,连续开展“三个清零”专项行动。今年1月至9月,全市法院民事案件审限内结案率达99.14%,执行到位率63.84%,破产案件结案率66.7%,多项核心指标持续向好。
科技赋能为司法服务插上智慧翅膀。“陇南法院云上共享法庭”数字平台访问量突破3.5万次,累计为企业提供线上法律咨询、解答疑难问题超过1500次,有效解决企业“诉讼远、跑腿多”困境。
全市法院破产审判坚持市场化、法治化方向,贯彻“救治为主”理念,成功推动恒康医疗、金鑫新材料等重点企业通过重整、和解实现再生,盘活资产3.77亿元,稳定就业千余人。执行工作创新“1+3+5”模式,运用“活查封”“活扣押”等善意文明执行措施,为76家正常经营企业留出发展空间;通过集中执行专项行动,执结涉企案件268件,执行到位金额近9000万元。
营造亲清法企新生态
陇南法院深入开展“营商环境宣传月”等主题活动,组织法官走进工业园区、商业街区,举办法治宣讲会230场,覆盖企业超1500家。通过发布典型案例、编印案例集等方式,精准提示企业经营法律风险。
常态化开展“访企业、提建议、优环境、促发展”行动,建立“一企一档”服务台账。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法院累计对接企业超1100家,开展走访调研2281次,收集意见建议247条,实际解决问题184个。
围绕陇南中药材、花椒、油橄榄、茶叶等特色产业,全市法院量身打造“产业链+法律服务”模式。文县法院构建“法庭+产业链”机制服务茶产业,宕昌县法院探索“党建+法院+商会”联动模式,市中院创新推出“七个一”服务举措,以专业化司法服务赋能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立足新起点,陇南法院将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更加有力的司法政策和优质司法服务,持续激发经营主体活力,为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坚强有力司法保障。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