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甘肃网讯(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马志国 通讯员 韩强)“法官考虑得非常周到,不仅帮我们化解了纠纷、分清了财产,更保住了我们的亲情关系。”近日,在合水县法院店子法庭调解室里,当事人张某甲紧紧握住承办法官的手说。
2023年2月,张某甲、张某乙兄弟俩的生活因一场住宅征收掀起波澜。兄弟二人的父亲生前修建了一处住宅,在父亲在世时,家里就分过家——张某甲分得住宅内三孔窑洞,后来他另行建房搬离;张某乙一直留在老宅,与父亲共同生活直至老人去世。
征收政策落地后,张某乙作为老宅实际居住人签订了安置补偿协议,却未将张某甲应得的窑洞对应补偿份额分出。张某甲认为,老宅那三孔窑洞当年明确分给他了,现在兑换的楼房面积里,理应有他的一份。张某甲多次找弟弟协商,可张某乙认为自己尽了主要赡养义务,这补偿款和置换面积理应归他。在多次沟通无果后,张某甲一纸诉状将弟弟告上了法庭。
承办法官分析案情后,敏锐察觉到案件背后的亲情裂痕,如果一判了之,可能会解决财产问题,但兄弟俩的关系恐怕就彻底断了。抱着“化解矛盾、修复亲情”的初衷,法官决定优先采用调解方式处理此案。
在第一次面对面沟通时,兄弟二人情绪激动,刚开口就吵了起来,互不相让的态度让调解一度陷入僵局。但法官并未气馁,而是转换思路,先分别与二人谈心,耐心倾听他们的委屈与诉求,再结合民法典中关于物权归属、遗产继承的相关规定,逐条释法析理,帮他们厘清权利义务边界。为尽快打开二人的心结,法官还特意邀请了村干部参与调解。经过不懈努力,终于融化了兄弟二人心中的坚冰。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张某乙同意将征收置换的楼房面积中对应的三孔窑洞的份额分割给张某甲,纠纷得以化解,兄弟和好如初。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