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甘肃网讯(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见习记者 胡庭瑞)近日,平川区法院成功调解一起遗产继承纠纷案件。法官以“情化矛盾、法护亲情”为着力点,巧妙探寻纠纷根源,最终弥合了家庭成员间的裂痕,促成各方达成和解。
张某与原告李某系夫妻,育有5名子女。2025年2月,张某病逝,生前立下自书遗嘱,明确遗产在扣除相关必要开支后,由小儿子张某丁继承。张某去世后,名下留有6万余元银行存款。然而,由于其他4名子女拒不配合办理遗产提取手续,张某丁与母亲李某无法顺利继承,遂将四兄妹诉至法院,要求确认遗嘱效力并判令遗产由二人继承,同时要求被告配合办理相关手续。
承办法官并未简单就案办案,而是敏锐察觉到“拒不配合”背后可能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家庭矛盾,于是采取“背靠背”方式,分别与原、被告双方深入沟通。在法官的耐心引导下,四被告终于吐露心声:“拒不配合”的目的并非争夺遗产,而是母亲有智力障碍,担心这笔钱若处置不当,会影响母亲未来的养老和医疗保障。了解到这一关键症结后,法官立即调整策略,将“保障李某晚年生活”确立为调解工作的核心。
随后,法官组织双方“面对面”协商。一方面,向四被告说明若款项归属李某,子女可共同监督,确保专款专用,用于母亲生活;另一方面,向原告李某和张某丁解释四被告的初衷实为孝心体现,化解其对立情绪。同时,法官结合民法典关于赡养义务、遗产管理的规定进行细致解读,促使双方既明法理又晓亲情。最终,在法官主持下,双方自愿达成调解协议:遗嘱所涉6万余元遗产归李某所有,全体子女共同配合完成银行取款事宜。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