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共治”绘就平安新“枫”景——漳县法院新寺法庭走出高效解纷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5-10-30 11:34:01     来源:法治甘肃网

  今年以来,漳县人民法院新寺法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在诉前调解、多元共治、实质解纷等方面精准发力,探索出一条符合基层实际、高效便民的解纷新路径,大大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效能,绘就出一幅平安新“枫”景。

科技赋能 诉前调解提质增效

  “感谢法官,帮我追回欠款。”10月11日,新寺法庭在办理王某与高某的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时,法官助理建立案件专属微信群,组织双方当事人举证质证,促使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还款协议,被告当场通过微信转账的方式向原告履行还款义务。

  新寺法庭探索并常态化运行“诉事速办+微信群庭前会议”工作模式,由法官助理牵头创建案件专属微信群,在线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庭前会议,有序引导当事人完成诉求陈述、证据交换及答辩等环节。通过微信群内“不见面”的“交锋”与沟通,法官助理能够同步梳理案件信息,及时归纳双方无争议事实并精准锁定争议焦点,为后续法官开展庭审或调解工作奠定坚实基础、明确主攻方向。这些举措,让法官在正式开庭前即可快速、全面掌握案情脉络与关键分歧,庭审节奏更加紧凑,庭审时间大幅缩短,审判效率大幅提升,让矛盾纠纷化解驶入“快车道”。

多元共治 从“单方主导”到“协同作战”

  新寺法庭深刻认识到,化解基层矛盾不能仅靠法院“单打独斗”。法庭主动将自身工作融入党委领导下的基层社会治理大格局,着力构建多元共治的纠纷解决体系。通过加强与乡镇党委政府、派出所、村委会等单位的常态化联系与协作,整合各方资源优势,形成了信息互通、工作联动、矛盾联调的强大合力。

  对于复杂疑难案件,新寺法庭主动运用联动调解机制,邀请相关单位共同参与,打出化解矛盾的“组合拳”,实现了纠纷解决渠道的多元化和效能的最大化。10月13日,在办理辖区村民王某和陈某农村土地侵权责任纠纷案件时,新寺法庭联合村委会、辖区派出所参与,形成调解合力,共同对当事人进行情理法的疏导与劝解。最终王某、陈某自愿达成调解协议。

实质解纷 闭环管理实现“案结事了”

  今年6月,因未能缔结婚姻,李某起诉王某返还给付的彩礼。新寺法庭在促使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后,安排调解室为临时履行场所。待彩礼返还完毕,法官详细列明已返还的具体金额,并由双方签字捺印,实现从“文书履行”到“行为履行”的闭环。

  新寺法庭将“实质性地解决矛盾纠纷”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追求“案结事了人和”的最佳效果。法庭建立健全从诉前引导、庭前准备、庭审驾驭、裁判说理到判后答疑、执行督促的全流程闭环管理机制。特别是在判后环节,加强释法明理,督促当事人自动履行裁判义务,最大限度避免“案生案”,有效提升了案件的自动履行率和当事人的服判息诉率。

精准施策 类案专办提升针对性

  针对辖区内案件类型化特点日益明显的趋势,新寺法庭积极探索“类案专办”工作机制,根据不同案件类型的特点和规律,量身定制解纷策略,实现“精准滴灌”。例如,对于频发的家事纠纷,注重运用情感修复和心理疏导方法;对于常见的民间借贷、买卖合同纠纷,侧重证据规则运用和诚信原则引导;对于涉农纠纷,则充分考虑乡土人情和农业生产规律。

  通过集中审理类型化案件,新寺法庭不但实现了裁判尺度的统一,提升了法官处理同类案件的熟练度和专业性,也使得对当事人的引导和说服工作更加精准到位,有效提升了纠纷化解的针对性和成功率。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孙涛 通讯员 闫芳)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