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甘肃网讯(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王建庆)“就为争着浇个河水,咋还动了铁锹伤了人?”近日,民勤县人民法院巧借“伤残鉴定”关键节点,把一起邻里健康权纠纷调成了双方握手言和的“暖心案”。这起案件的化解,正是民勤县法院用活“以鉴促调”机制的缩影。
案件原、被告是邻居,此前就因琐事有过积怨,2024年初经基层调解组织调处后才暂时平息。可没想到,2024年10月29日,两人又因浇河水的先后顺序吵得面红耳赤,情绪上头的被告拿起铁锹就朝原告挥去,导致原告受伤。原告随后在民勤县人民医院住院治疗38天,光医疗费就花了1万余元。民勤县公安局很快介入,对被告处以行政拘留7天、罚款300元的行政处罚。
可行政处罚后,双方在赔偿问题上始终谈不拢。无奈之下,原告一纸诉状将被告起诉至法院,不仅要求赔偿医疗费、误工费等损失,还明确提出要做伤残鉴定。案件刚到法院,承办法官就和鉴定技术人员一起仔细翻阅了卷宗:案子事实清楚,要赔的钱数额也不算特别大,但最棘手的是邻里关系已经降到了“冰点”。若简单启动鉴定程序、仅凭判决结案,不仅无法彻底化解双方心结,反而会让同住一村、日常难免碰面的两人矛盾进一步激化,埋下长期对立的隐患。承办法官决定走“调解优先、以调促和”的路子。
一来二去的情法沟通,慢慢磨软了双方的“硬态度”。被告主动承认“动手打人是错了”,原告也松口“不为难邻居,能解决问题就行”。最终在法院的主持下,双方当场敲定调解协议:被告一次性赔给原告4万元,还当面道了歉;原告也自愿撤回了伤残鉴定申请,两人手握在一起,说“往后各让一步,好好当邻居”。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