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司法服务更接地气——靖远法院北滩法庭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5-10-24 15:36:52     来源:法治甘肃网

  将审判台“搬”到田间地头,把调解室“设”在农家院落,让法治力量深深嵌入乡村肌理。近年来,靖远县法院北滩法庭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通过深化诉调对接、创新司法模式,实现了从“被动收案”到“主动治理”的转变,书写了一份充满司法温情的治理答卷。

巡回审判进乡村 纠纷化解在源头

  今年初夏时节,北滩镇某个村委会大院里,一场特殊的庭审正在进行。这是一起赡养费纠纷案件,法官特意将庭审现场搬到村民家门口,还邀请了当地乡贤参与调解。庭审中,法官严谨释法,乡贤温情说理,对簿公堂的父子渐渐消除了对立情绪,最终达成和解协议。巡回审判让司法服务更接地气,也让法治精神在乡间田野生根发芽。

  面对基层矛盾纠纷,北滩法庭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探索形成“以人民法庭为主体,多方力量协同参与”的诉调对接模式。对事实清楚、争议不大的案件,在诉前委托给经验丰富的人民调解员先行调解。这一做法不仅方便了群众,节约了诉讼成本,更显著提高了纠纷化解效率。同时,法庭在案件较多的村委会设立法官联系点,强化与基层组织的对接联动,建立了针对邻里纠纷、土地争议、赡养抚养等案件的排查联动机制。

判后答疑促和解 多元协同治未病

  “判后答疑”是北滩法庭推进治理的重要一环。今年2月,在一起装饰装修合同纠纷宣判后,被告王某表示不服准备上诉。承办法官没有就此结案,而是耐心开展判后答疑,用通俗语言解答当事人疑惑,消除不满情绪。经过法官释法答疑,双方当事人再次协商并达成和解协议,真正实现案结事了。这种将矛盾化解工作延伸至裁判之后的机制,从更深层次实现了治理的目标。

  司法的价值不仅在于解决已发生的纠纷,更在于预防潜在矛盾。为此,北滩法庭主动融入基层治理体系,探索构建“一庭两所+村委”协同治理机制。面对尖锐性纠纷,在综治中心协调下,法庭、司法所、派出所、村委会形成化解矛盾的最大合力,从源头上预防矛盾纠纷产生。

  同时,法官走出法庭,深入田间地头,用最朴实的语言向群众讲解法律知识,提升群众依法办事意识,从源头预防矛盾纠纷。

法护农耕稳民生 调解纾困助振

  在服务乡村振兴的大局中,北滩法庭以其精准的司法服务,成为乡村发展的有力护航者。

  去年,某集团公司在北滩镇某村附近施工时,与该村李某、宋某等20余户村民签订了《补偿协议》,但该公司一直未履行补偿义务。村民阻挡施工现场,经北滩法庭、派出所和镇综治中心现场勘查,并在当地村委会组织调解,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

  在处理涉土地纠纷案件时,北滩法庭经过现场调查、走访村委会、厘清历史脉络等环节,确保案件得到公正处理。

  从“被动收案”到“主动治理”,从“坐堂审案”到“送法下乡”,北滩法庭的实践表明,人民法庭只有深深扎根基层,与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才能更好地履行职责使命,助推乡村振兴。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见习记者 胡庭瑞)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