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甘肃网讯(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王建庆)近日,凉州区法院立案庭负责人于子丽撰写的《景某与张某、孟某民间借贷纠纷调解案》成功入选最高人民法院多元解纷案例库。该案以“综治中心调解员调解+法院法官指导”模式,高效化解民间借贷争议,为基层多元解纷提供了实践样本。
2019年9月,张某向景某借款20万元,约定月利率2.5%,借款期限至2020年1月1日,孟某提供保证担保。借款到期后,张某仅还8万元本金,2023年9月虽出具《还款承诺书》,却未按约履约,孟某也以“超保证期间”拒绝继续担保。2025年7月,景某诉至法院,要求张某还12万元本金及7.92万元利息,并让孟某承担连带责任。
凉州区法院认为案件事实清晰,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启动多元解纷机制:委托综治中心调解员先行调解,同时指派法官指导。调解员先依相关规定核算利息,明确借条及《还款承诺书》中利息超法定上限,而景某起诉主张的月利率1.5%合法,张某对此无异议。
争议焦点随后集中在孟某的保证责任上。景某认为借条“担保期限至还清本息”意味着责任持续,孟某则称景某未在借款到期后主张责任,已超保证期。调解员及时对接指导法官,法官结合相关法律解释明确:借款到期于2020年1月,借条担保期限约定不明,按旧规保证期为2年,2022年1月已届满,且景某无证据证明此前主张过权利,孟某责任依法免除。法律释明解开景某“法结”,她不再要求孟某担责,还主动放弃部分利息。最终双方达成协议,张某分期偿还本息19万元。目前该案已履行完毕。
此案通过基层调解与司法指导联动,既减少当事人诉累,又节约司法资源,成为多元解纷机制在基层落地的生动例证。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