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漠深处筑起法治屏障
——民勤法院泉山法庭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司法为民举措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王建庆
2025年盛夏,石羊河畔的民勤绿洲里,泉山镇瓜农老张盯着手机屏幕笑了——泉山法庭法官通过微信调解群,仅1小时就帮他追回了浙江收购商拖欠的8万元蜜瓜款。
“不用跑县城,手机上就把事儿办了!”这一幕,是泉山法庭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
地处巴丹吉林、腾格里两大沙漠夹缝,泉山法庭5名干警,守护着390.98平方公里内5.2万名群众。2024年以来,泉山法庭受理一审民事案件598件、执行案385件,以99.26%的一审服判息诉率、47%的执行完毕率,在大漠深处筑起法治屏障。
党建领航 把法庭“搬”到田间地头
“以前觉得法庭远,现在法官跟着村干部到地里解纠纷!”泉山镇团结村王师傅的感慨,源于泉山法庭“党建+综治”的创新实践。
2024年以来,泉山法庭以党员活动室为枢纽,联动辖区4镇党委政府,搭建“法庭干警+镇综治员+村调解员”三级网络,把调解会开在瓜棚下、农家院。
春耕时,干警们带着案卷去田间,化解土地流转纠纷;盛夏蜜瓜上市季,驻庭调解员提前对接收购商与农户,预防合同争议;秋收后,联合司法所上门帮农民工追讨薪资。今年以来,泉山法庭通过机制分流先行调解案件300余件,140余件当场履行,成功率超40%,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多元解纷 让司法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3天立案,20天就拿到12万元贷款本息,太高效了!”辖区某银行信贷部主任拿着结案文书点赞。
针对金融纠纷审理周期长痛点,泉山法庭开辟“绿色通道”,推行要素式审查,专人对照“借款金额、逾期天数”等清单核材料,立案时间从7天压缩至3天;联合银行组建“送达+调解”专班,2024年办结金融借款纠纷218件,平均周期26天,51件用简式裁判文书,效率提升40%。
家事法庭里,米色墙面、绿植盆栽取代了传统法庭的威严感。
“你俩当年一起搭棚种瓜的苦日子,就忘了?”审理离婚案时,法官杨在乐总会先聊“感情往事”。
2024年以来,泉山法庭受理的43件离婚案中,17件调解结案、5件和好撤诉,调撤率达51%;涉及未成年子女的30余件案件,均当面听取16名八周岁以上孩子的意愿,无一引发抚养矛盾。
面对当地常见的婚约财产纠纷,泉山法庭既守法律底线又顾民俗人情。今年3月,王某与张某解除婚约,因12万元彩礼起争执。法官实地走访后,考虑到张某为筹备婚礼已花3万元,最终促成王某自愿减少2万元返还额,双方握手言和。
科技赋能 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往返县城33公里,不如手机点3分钟!”红沙梁镇村民李女士通过“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平台办完立案,欣喜之余当场给邻居演示操作。
2024年以来,泉山法庭全力推广“线上办案”,65%的案件实现网上立案、缴费;依托“云上法庭”和微信调解群,远程化解50余起矛盾纠纷,为外来务工人员节省交通、住宿费用超10万元。
执行环节更显科技威力,泉山法庭线上通过网络查控系统,冻结130余名被执行人的微信、支付宝、银行卡,金额超100万元;线下联合派出所、不动产登记中心建立“财产线索共享机制”,2024年以来共办结执行案294件,138件执行完毕。泉山法庭还将“执行思维”前置,调解时引导当事人签《自动履行承诺书》,今年以来已有86起案件在审判阶段就自动履行,真正做到案结事了。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