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甘肃网讯(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马志国)近日,宁县人民法院成功调解一起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案,并修复了叔侄之间的亲情关系。
高某甲与高某乙系叔侄关系,高某甲因常年在外地生活,将其名下的承包地无偿交予侄子高某乙的父母耕种。2024年,高某甲计划收回土地,便与高某乙沟通,并表示若高某乙愿意支付相关费用便可继续使用。此后,高某甲在该土地上种植了经济作物。
然而,双方在沟通土地交接和费用问题方面产生误解,高某乙在母亲要求下,未待高某甲种植的农作物收获,便将土地翻耕,改种小麦,导致高某甲投入的劳动和经济作物受到损失,双方因此产生争执,关系僵化。今年8月,高某甲一纸诉状将高某乙告上了法庭。
承办法官并未就案办案,而是深入了解案情背景根源,敏锐地察觉到本案纠纷根源不仅是诉讼请求本身,还要修复亲属关系。若一纸判决或许能界定一时对错,但无法真正化解心结,甚至导致亲属关系彻底破裂。
为此,法官多次组织双方进行调解。一方面,向双方阐明土地承包经营权、财产损害相关法律规定,明确各自的权利边界和行为责任;另一方面,联合其他亲属从旁协助,通过情感疏导,引导双方回顾多年互助亲情,劝解双方换位思考,互谅互让。经过法官不懈努力,双方最终达成调解协议,由高某甲收割种植的小麦以弥补其部分损失,纠纷得到实质性化解。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