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解纷提升司法服务质效
——玉门法院推动大量纠纷在诉前实质性化解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魏世东
今年以来,玉门市法院紧扣“公正与效率”主题,深化多元解纷体系建设,构建“多元协同、精准分流、规范保障”的先行调解工作模式,通过聚合力、优流程、强基础,提升司法服务质效,推动大量纠纷在诉前实质性化解。截至目前,该院共受理民商事案件1086件,分流调解795件,分流率达73%,调解成功率77%
织密“一站式”解纷网络
“多亏法院和综治中心一起调解,钱也拿回来了,合作情谊也还在!”某化工企业负责人在纠纷化解后,难掩感激之情。
今年5月,某化工企业与外地供应商因原材料质量问题产生货款争议,双方各执一词,矛盾逐渐激化。企业负责人前往经济开发区(东镇)综治中心,向玉门市法院诉讼服务团队提起诉讼。受理案件后,诉讼服务团队联动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邀请熟悉化工行业的调解员共同参与调解。法官从法律层面释明违约责任,调解员结合行业惯例分析争议焦点,两天内就促成双方达成和解。
这样高效的解纷案例,得益于玉门市法院立足本地产业特点构建的“法院+党政部门+行业组织+基层网格”多元协同解纷格局。目前,该院已推动诉调中心入驻市综治中心,诉讼服务团队入驻园区综治中心,织密立案登记、诉调对接、司法确认“一站式”解纷网络。
构建“全链条”调处机制
“原本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没想到从提交材料到拿到裁定书,只用了5天!”某农资店经营者对玉门市法院的调解效率赞不绝口。这起农资纠纷的快速化解,正是玉门市法院精准分流机制的生动体现。
今年3月,某农资店因化肥赊销款回收问题,将3户农户诉至法院。诉调中心工作人员随即把案件分流至市综治中心。调解员先采取“背对背”方式沟通,再组织“面对面”协商,很快促成双方达成分期还款协议,并且同步完成司法确认。
为实现纠纷实质性化解,玉门市法院创新“三步分流”机制。第一步是“科学筛查”,诉调中心根据案由、标的额、当事人数量等信息,将案件初步划分为“简单、一般、复杂”三个层级,精准识别出适宜调解的简单纠纷;第二步是“分类引导”,专门设立“调解优先窗口”,由法官助理“一对一”向当事人讲解调解在时间、成本上的优势,引导当事人自愿选择诉前调解;第三步是“审理兜底”,对调解未成功的案件,直接转入审理程序快审快结,实现“立案-调解-审理”无缝衔接。今年以来,该院速裁团队已审结案件600余件,平均审理周期3.6天。
提供“全环节”调解服务
“这次培训把物业纠纷的调解要点讲透了,以后再遇到类似案件心里就有底了!”参加完业务培训的调解员,在交流中分享着自己的收获。这场培训是玉门市法院提升调解员专业能力的具体举措,也为“全环节”调解服务打下了坚实基础。
今年3月,玉门市法院联合街道办,以“物业纠纷化解和法律适用”为主题,组织50名调解员开展专题培训,手把手指导调解员掌握沟通技巧和调解策略,有效提升了调解员处理此类纠纷的专业能力。
为进一步夯实先行调解工作根基,玉门市法院建立“三项机制”,确保调解工作高效有序开展。定期围绕婚姻家庭、交通事故、商事合同等重点领域开展调解员业务培训,今年已举办培训3期,参训调解员达150余人次;采用“线上+线下”融合调解模式,针对外出务工或不便到场的当事人,依托“云上法庭”建立“远程调解室”,实现“异地当事人零跑腿、调解协议线上签、司法确认即时办”;每周在官方微信公众号推送典型调解案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群众直观感受“调解省时、省力、省钱”的优势,逐步形成“有纠纷先调解、调不成再诉讼”的共识。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