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温情解开三十年心结
——凉州法院“三心四步”工作法化解一起婚姻纠纷案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王建庆
“这面锦旗,必须亲手交给张法官!”初秋的武威市凉州区人民法院家事法庭,曾因房屋纠纷多次上诉、信访的齐某,将一面锦旗郑重相赠。半年前还和前妻梁某为房子互撬门锁、惊动派出所的他,此刻眉眼舒展,笑意里藏着释然。
时光回溯到1994年,齐某与梁某携手步入婚姻,女儿的降生曾让这个家满溢温馨。然而从2007年起,性格棱角的碰撞、生活琐事的磋磨,让两人感情裂痕日深,最终走向长期分居。
此后十余年间,民政窗口的调解记录、派出所的出警回执、法院的诉讼材料,成了这段关系的特殊注脚——围绕婚姻存续与财产分割的“拉锯战”愈演愈烈,怨恨在一次次争执中层层堆积。
矛盾的焦点,始终是那套2008年用夫妻共同积蓄买下的商品房,这个承载着昔日生活印记的房子,成了两人反目的导火索。2025年,梁某再次走进法院,请求确认房屋为夫妻共同财产。
主办法官张春蕾没有简单套用法律条文,而是沉下心来抽丝剥茧:房屋购于婚姻存续期,资金源自共同积蓄,初始即属共有;2012年变更购房人名,实为规避经适房政策,并非产权重新约定;齐某所称“房屋归其所有”的离婚协议,始终拿不出实证;梁某主张的物权确认请求权,依法不受诉讼时效限制……法律事实清晰,下判易如反掌。
但齐某对“共同财产”认定心存芥蒂,已提起上诉并持续信访,同时再次起诉离婚,双方关系剑拔弩张。
“判得了房屋归属,解不开三十年的心结,案结事不了。”为真正实现“人和”,法官决定运用以“爱心、耐心、细心”为抓手、以“望闻问切”为具体做法的“三心四步”工作法,用司法温情解开三十年的心结。
第一步:望闻问切,精准把脉(以细心洞察症结)。法官化身“诊断者”,以细心梳理卷宗、对接前案承办法官,全面掌握矛盾纠纷全貌;通过观察双方庭内外言行(望)、耐心倾听陈述(闻)、深入询问矛盾细节(问),最终精准“切”中核心——不仅是房屋产权之争,更是多年情感创伤与互信崩塌的集中爆发。
第二步:以耐心抚平情绪,以爱心唤醒温情。面对齐某的愤懑与梁某的委屈,法官张春蕾始终秉持耐心,给予双方充分表达空间,当好情绪“疏导者”。在多次“背靠背”沟通中,法官从共同女儿的成长经历切入,用爱心引导他们回忆曾经的家庭温暖,唤醒为人父母的温情与责任,逐步缓解对抗情绪。
第三步:以细心弥合分歧,寻求共赢方案。在双方情绪渐趋平复后,法官以细心围绕房屋归属、补偿金额等核心问题,结合民法典相关规定细致分析法律后果,同时充分考量房屋实际居住历史、市场价值、双方经济状况等现实因素。经过反复测算、多轮协商,最终形成既合法又兼顾双方利益的方案:房屋归梁某所有,梁某一次性支付齐某12万元补偿款。
第四步:情理兼顾,一揽子化解。法官进一步引导双方换位思考,从情理层面彻底解开症结。最终,两人达成全面共识:同意离婚,房屋归属及补偿款按协商执行,婚姻存续期间各自名下债务由各自偿还,双方再无其他财产纠纷,不得再向任何部门互相控告。
如今,房屋已完成过户,补偿款全额支付,上诉请求也随之撤回,这场横跨三十年的纠纷终于画上圆满句号。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