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亮点工程打造司法为民“靖远样本”

发布时间:2025-07-29 15:28:12     来源:法治甘肃网

  近日,在靖远县法院诉讼服务中心,60岁的农民张大爷正在“绿色窗口”办理立案手续。工作人员用当地方言耐心指导他填写要素式起诉状,不到半小时就完成了全部流程。

  “以前打官司要找律师写状子,现在照着模板填就行,连复印都免费!”张大爷的感慨,道出了靖远县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改革的成效。

  近年来,靖远县法院立足农业大县实际,创新打造诉讼服务中心“四大亮点工程”,通过机制创新和科技赋能,让司法服务更贴心、更高效。

(wAqYE配图)四大亮点工程打造司法为(42428315)-20250729153015

靖远县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接待来访群众。靖远县法院供图

绿色通道 让司法服务更有温度

  每天早晨,诉讼服务中心的“绿色窗口”都会迎来特殊群体当事人。这里不仅有无障碍通道、老花镜、复印机、急救药箱等便民设施,还配备了熟悉当地方言的导诉员。

  “我们对老年人、残疾人、军人军属、中小微企业等六类群体实行‘三免一优先’(免预约、免排队、免复印费,优先办理)服务。据统计,2024年该窗口共办理该类案件863件,平均办理时间缩短至25分钟。”靖远县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针对群众反映的“不会写诉状”问题,靖远县法院诉讼服务中心依据最高院67类要素式起诉状模板,在立案窗口设立相应模版、案例供当事人参考填写,在法律援助窗口电脑设置要素式起诉状、答辩状电子版,在调解室电脑安装案件电子版方便当事人拷贝、打印。在民间借贷纠纷模板中,明确列出借款时间、约定利息、还款情况等12个必填要素,并附有示范案例。

  “就像填空题一样简单!”刚办完立案手续的王女士说。

  这套模板使群众填表效率提升70%,因诉状不合格导致的退案率下降45%。

24小时自助服务 打破时空限制

  夜幕降临,诉讼服务中心的24小时自助区依然灯火通明。律师李先生正在通过智能云柜提交证据材料:“我代理的买卖合同纠纷案,当事人白天要务农,晚上才能来交材料,这个服务太实用了!”

  该自助区配备5台智能终端和12组云柜,可办理立案申请、材料提交、文书领取等18项业务。自2025年4月份系统运行以来,累计服务当事人110余人次,相当一部分诉讼材料送达业务发生在非工作时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智能云柜的材料交接时间压缩至15小时内,流转安全性达99.98%,较传统邮寄方式效率提升3倍。

  “最远的一次,我们通过云柜为在新疆打工的当事人办理了离婚立案手续。”工作人员回忆说,“他白天要上班,晚上才能视频确认材料,如果没有24小时服务,可能就要请假回来办理。”

联署办公 构建多元解纷新格局

  在诉讼服务中心的联署办公区,张法官正和综治中心调解员老马一起调解一起涉农贷款纠纷。30户瓜农因疫情和旱灾无法按期还款,银行提起诉讼。通过“诉前调解+司法确认”机制,最终达成延期还款方案,避免了一批诉讼案件产生。

  “我们建立了‘三调联动’机制。”靖远县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简单纠纷村社调、专业纠纷行业调、复杂纠纷联合调,为群众节约时间成本、诉讼成本。数据显示,联署办公使纠纷化解周期平均缩短至7天,为诉讼程序节省了大量时间。

智慧服务 让公平正义触手可及

  诉讼服务中心大力宣传“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小程序,实现网上立案、在线调解等23项功能。特别针对农村地区,推出“微视频”指导当事人进行操作。

  “以前去县城要坐2小时车,现在躺炕上就能办!”北滩镇村民马某通过手机小程序,仅用15分钟就完成了立案申请。

  在硬件升级的同时,服务也更显温情。家事调解室里,心理咨询师正在疏导一对离婚夫妻的孩子;巡回审判车上,法官为行动不便的当事人上门开庭;法律援助窗口,援助律师正在帮务工人员梳理诉讼相关材料……

  诉讼服务中心的四大工程,既是技术赋能司法的典范,更是“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生动实践。通过绿色窗口彰显司法温度、自助服务打破时空壁垒、联署办公凝聚解纷合力、智慧升级优化用户体验。

  在这片黄河滋养的土地上,靖远县法院正用创新的司法实践,书写着新时代“司法为民”的生动答卷,让公平正义如黄河之水奔涌不息、润泽民心。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见习记者 胡庭瑞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