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法庭发挥大作用——灵台县法院朝那法庭绘就基层治理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5-07-28 14:42:49     来源:法治甘肃网

  夏日的风裹着蝉鸣与麦浪,空气中弥漫着成熟的麦香。在灵台县朝那西张村却有着不一样的庄严,6月28日上午,一枚挂在电线杆上国徽格外醒目,随着法槌的落下,灵台县法院朝那法庭在苹果地里审理了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件。整个过程快速便捷,既保障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又为当事人省下了诉讼费用。

  今年以来,朝那法庭坚持和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认真对待每一起案件,促进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实质性化解,让小法庭发挥大作用。

用巧劲解难题

矛盾在“房顶上”化解

  “法官,这就是郑某给我盖的新房,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你说让人闹心不?”5月16日,刘某当着法官的面指着手中的照片,生气地说道。

  2024年4月,郑某与刘某协商一致,由郑某为刘某修建农村住宅,房屋竣工验收并结算后,刘某以屋顶漏水、围墙裂缝、腻子脱落等质量问题为由,拒绝支付剩余建房工程款,郑某催要未果,于今年5月起诉至朝那法庭。

(WAqEY配图)小法庭发挥大作用(42406002)-20250728144458

6月28日,朝那法庭的法官前往田间地头开庭。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张小锋 摄

  考虑到双方当事人系同村居民,办案法官主动上门入户,蹬扶梯、上房顶,勘验房屋漏水情况。经过细致勘验,法官厘清了双方的责任,多次给双方打电话做思想工作,一次又一次地摆事实、讲道理、明法理,并发挥村委会熟悉民情的优势协助调解。经过数次释法答疑、陈述利弊,最终促使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案件圆满解决。

  “基层法庭工作复杂且充满挑战,每一个案件对于当事人而言都是头等大事。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不亲自勘验,难以全面了解案件情况,也是对双方当事人的不负责任。要用真心换民心,用巧劲解难题,让每一起案件都成为传递法治温暖、促进社会和谐的生动注脚。”朝那法庭庭长孟小亮表示。

线上线下齐发力

快速解纷促和谐

  “被告,你欠原告的劳务费什么时候给付?”“原告,被告要求案涉民间借贷停止计算利息,并承诺在月底前清偿全部本息,你是否同意”?这是7月21日记者在朝那法庭看到的一幕。

  今年以来,朝那法庭为了降低当事人的诉讼成本、提高司法工作效率,实现快速解纷,采用“线上+线下”多元解纷模式,积极适用小额诉讼模式和简易程序,让审判工作提速增效。调解协议达成后,电子签名、在线送达、电子卷宗生成等环节无缝衔接,有效提升化解纠纷效率,既极大节省了时间与经济成本,又可有力督促当事人及时履行,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同时,朝那法庭创新调解方法,总结出“情理法融合调解法”“背对背调解法”“案例引导调解法”等多种行之有效的调解方法。根据不同案件特点和当事人心理状态,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法育人。积极与镇党委镇政府、司法所、村委会等基层组织建立联动调解机制,整合各方资源,形成调解合力。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